确立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典范是什么
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辨析:
所谓君主立宪制,即一切都要由法律决定,君主没有实权,而且本身也要遵循法令。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就法律地位而言,国王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等。但实际上,立宪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的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英国从此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一种模式。
注意:
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18世纪内阁制的形成,君主立宪制得以最终确立。自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渐保守,议会的作用下降,国家的权力中心逐渐转移到内阁和首相手中。
易混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下国王、议会、内阁的作用。国王:国家元首,但统而不治。其作用是对外交往代表英国,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掌握立法权。内阁:掌握行政权,由获得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经国家元首任命。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只对议会负责,并受议会的监督。
高考视角:
高考常考点,客观题重在概念内涵的准确把握;主观题可提供相关材料,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旨在客观反映君主立宪政体对英国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二、英、法、美、德四国近代政体的比较
辨析:
英国: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但无实权,政府首脑是首相,议会是权力中心,内阁对议会和首相负责,法律依据是1689年《权力法案》。
法国:议会制***和制。权力在议会。总统是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每届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总统对议会负责。法律依据是1875年宪法.
美国:政体是总统制***和制。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选民间接选出,任期四年,不得超过两届。总统对选民负责,国会与政府之间坚持制衡原则。法律依据是《1787年宪法》。注意:宪法还规定实行联邦制、三权分立制等,“联邦制”指国家的结构(组成)方式,“三权分立”是权力运行机制。
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是国家元首,掌握行政、立法、军事大权。宰相是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议会和政府对皇帝负责。法律依据是《德意志帝国宪法》。
易混点:
第一,英、德国君主立宪政体。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没有实权,而德国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具有专制主义色彩;英国政府首相与内阁一起对议会负责,而德国政府首相对皇帝负责;英国议会掌握国家大权,可有效限制王权,而德国议会只拥有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力,对政府及皇帝没有监督权。
第二,议会制***和制与总统制***和制。相似处:国家元首都是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掌握行政大权,并与议会形成分权制衡的关系。不同点,议会制***和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国家元首由议会选出,没有实权,对议会负责;总统制***和制的总统掌握着实权,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由民选产生,不对议会负责,也无权解散国会。
高考视角:
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准确掌握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供相关材料,利用材料信息分析相应国家选择政体的缘由及作用;能利用相关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客观地评析。
三、美国1787年宪法
辨析:
美国1787年宪法的基本内容:一、在国家结构上,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二、宪法将政府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各个部门的权力相互制约与平衡。
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宪法,体现了北美独立战争的重大成果,使美国联邦政府建立在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基础上,给美国带来了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确立了美国的***和政体,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但仍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如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等。
明确:
第一,1787年宪法是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利益的体现。北美独立战争后,北方工商业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从本质上讲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种植园主实质上是农业资本家;
第二,宪法是大州与小州、蓄奴州与自由州之间妥协的产物;
第三,它所规定的政治模式,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学说的第一次成功实践。
第四,宪法暂时保存奴隶制,是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并没有对生产力形成阻碍。奴隶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在工业革命到来之后。
易混点: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文献的内涵。《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其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建立。《人权宣言》: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拿破仑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法典,对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法国和欧洲封建残余势力,保证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成为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独立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第一次以国家名义宣布人民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比法国“人权宣言”早13年,是北美人民争取独立的旗帜。
真题扫描:
2010年安徽文综,18题考了《人权宣言》产生作用的原因,天津文综主观题考了“拿破仑法典”的基本原则和影响,浙江文综主观题涉及1787年宪法中三权分立理论的内容、实践及评价;2009年天津文综,9题考了1787年宪法的作用;2007年天津文综,23题考了拿破仑法典的历史作用。
高考视角:
是高考常考点。客观题重在概念内涵及外延的准确理解;主观题可提供相关的法律文件材料,要求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比较;或提供某法律文件不断完善的过程材料,从变化分析其原因并作出评析;或将法律材料与政治事件相联系,从中分析其内在的联系。
四、关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辨析:
“复辟”是指政权回到原来统治者手里,并不表明整个社会退回到封建制度下,也就是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英国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复辟”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族妥协的产物,“复辟王朝”是资产阶级政权的变通方式。复辟后的王权已今非昔比,过去从君权神授作为王权合法性、权威性,现在的国王权力是议会给予的(不是武力打来的),议会有权决定王位继承人。所以,当詹姆士二世倒行逆施,企图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威胁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时侯,他们又通过“光荣革命”的方式更换领导人。相关概念,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因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不可能倒退到封建经济时代,与英国不同的是,波旁王朝是在反法联盟的军事保护下复辟的。
五、北美独立战争与拉美独立运动的区别
辨析:
①政治、经济基础不同:北美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的经济制度、议会制度和文化宗教信仰都移植到北美殖民地。到独立前,北美的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都得到发展,且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美利坚民族;拉美处于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殖民统治之下,盛行封建大地产制,没有形成统一市场,更没有形成统一民族。②从过程看:北美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即大陆会议,统一的领导人及军队,即华盛顿领导的大陆军,统一的旗帜,即《独立宣言》,同时还得到法国、西班牙等国的国际援助;而拉美是各自为阵、分散行动,无统一纲领,也无外援。③领导阶级:北美是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联合领导;拉美主要是白人地主领导。④性质:都有民族解放的性质,但北美在本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⑤结果:北美独立后,不仅推翻了殖民统治,还完成了广泛的政治、社会经济改革,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很快发展为资本主义强国;拉美独立后,大庄园制等封建经济仍占主要地位,政治上处于独裁统治之下,发展困难重重,只完成了民族革命。
高考视角:
提供美国独立战争与拉美独立运动的相关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或提供对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运动的评论,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鉴别分析。
六、林肯政府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辨析: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林肯政府为扭转战局而采取的革命措施。注意:第一,只是废除南部叛乱诸州的奴隶制度,没有参加叛乱的蓄奴州,奴隶制继续存在(孤立叛乱者,起到分化瓦解的作用);第二,解放黑奴不是目的,而是维护联邦政府统一的手段。拯救联邦是林肯政府的最高目标(着眼于整个国家的利益,而不是着眼于黑人奴隶的利益);第三,“宣言”的颁布,不仅孤立了叛乱诸州,还为美国的发展解决了劳动力。因此,林肯政府不但化解了联邦政府分裂的危害,也为后来经济的腾飞打下了基础。
易混点:
相关概念之间的差别,如沙俄废除农奴制。俄国是用和平的方式自上而下废除农奴制,且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高考视角:
主观题的可能性较大,可提供与南北战争相关的材料,分析战争的目标、性质及作用等;或提供材料,设置新情境,分析其影响;或将美国解放黑奴与中国解放西藏农奴进行对比,说明维护国家统一、主权高于一切。
七、德意志统一与意大利统一
辨析:
相同点:①都有一个统一领导的核心力量和核心人物;②都采取外交和王朝战争相结合的手段,且最后都是按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统一;③统一后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④都要排除阻碍统一的强大势力奥地利。不同点:①虽都采取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但意大利还出现自下而上的革命战争,加里波第的远征军在统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②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统一运动,但意大利广大地区处于外国统治下,所以还有民族解放的性质;③意大利统一的完成是借助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如借普奥战争、普法战争等有利时机收回了奥地利和法国控制的地区。
命题视角:
客观题重在概念内涵的准确把握;主观题重在国家统一这个主题下摘引相关材料,设置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八、关于罗斯福新政的综合认识
辨析:
新政的“新”,一是新的理论和政策:对凯恩斯主义的实践;
二是新的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三是新的起点:新政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四是新的模式: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成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是给我们新的启示:第一,国家干预经济、干预社会生活,是新政应对危机的基本思路。国家在解决危机、应对社会问题中起了主导作用。因此,政府不仅要承担起经济正常运转的责任,还应对人民生活保障负责。第二,在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法律的权威进行社会救济,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的改革,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措施。第三,“以工代赈”的方式,既达到社会救济的目的,又有利于国民精神的重塑──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实际上是把解决眼前紧迫的社会问题与促进社会长远发展相结合。
高考视角:
是高频考点,罗斯福新政可从多方面、多角度给我们启示。客观题重在新政内容的准确把握;主观题可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揭示新政与美国发展的内在联系;或提供新政措施方面的材料,通过有效信息的分析,揭示其精神实质;或将30年代危机与2008年危机相对比,找出其相似点和区别,从中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