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时期的诗歌源自于哪里

国际上公认的中国的信史,是从周代的国人暴动开始,或者是从殷商有文字开始(盘庚迁殷之后),而这个时间比中国实际进入文明社会的时间是大大的晚了.同时,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而一切的文学艺术等人的精神方面的成就最到也是在人类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断定:探讨诗歌之起源,一定要追溯到人类正在进入文明时代的那个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可能没有文字流传于后世的,或者是有文字现代人已经无法破译(如河南二里头遗址陶器上的规则符号),但是人类的文明传承不息,很多东西经过一代代的口头相传,在后人的记载中,总可以找到上古时代的信息.如下面这几首: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秋》

“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牲》

“力耕而食,掘井而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何有于我哉!”——《击壤歌》

从这几首诗(或者是诗的雏形)来看,它们的出处的那本书也许并不是上古时期作的,但很明显却反映了我们上古先民劳动生活的真实状态,可以说是后人对上古的传承下来的宝贵信息.

比如说第一首,应该说的是远古先民制作弹弓和狩猎的过程,是他们劳动生活的再现,语言简练古朴且生动传神,最可贵的是可以看出它已经初步具有了韵律,应该可以视之为一首原始的诗歌了.

上古时代的诗歌,除了劳动人民在劳动中自然的吟唱所得之外,还有个更为突出的部分,就是巫觋在从事神祭、施展法术时所唱颂的歌辞,而且有个相当重要的特点是诗、乐、舞合为一体,巫觋们在激昂粗放的乐曲中疯狂地舞蹈,口中念念有词,从而试图达到与神通灵的效果,表达对神的企求或崇拜.比如说第二首即是如此,表达了先民们向上苍的企求,希望上苍保佑他们风调雨顺,各种自然灾害都远离他们,唱颂这首歌辞的,应该就是祭祀时巫觋等神职人员.

在从原始社会进入到文明社会的过程,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国家、阶级的出现的同时,也就产生了剥削和压迫,也就很自然地百姓也就有了反抗的意识(最起码的必定有一定的怨气),那么第三首歌谣,传统上认为那是歌颂尧帝无为而治,天下太平的,而我认为这是刚刚步入阶级社会之后,平民阶级对统治者的一种怨气的表达.也就是这个意思:我自食其力,要你这个帝王有什么用呢?你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其中的那种情感,可谓不言自明.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古典诗歌的源头应该就是在走向文明时代的过渡时期远古的歌谣,而且这些远古的歌谣,已经初步具备了诗歌的基本要素,对我国后来的文学和民族审美心理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