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父母的指导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家长作为和孩子接触时间最早、最长的关键人物,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家长对孩子们的教育很用心,但是用的不是地方,主要以管教为主,处处充满痕迹深重的干涉,儿童所体会的多是强制力,而不是教育。
这本书意在让家长和教师们看到们,面对孩子是该如何“有心”,教育孩子时如何“无痕”。
以下我将从两个父母最关心的话题出发,以本书提供的教育理念为基准,讨论一下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
一,重视课外阅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和学习能力的关系有着清晰地阐述: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好的阅读能力能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
阅读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凡是从小就大量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乏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平平。
生活中经常看到这类现象,有些孩子小时候学习很好,随着一年一年的长大,他们的成绩却越来越差,越来越不爱学,越来越不自律;而另一些孩子,小时候成绩平平,但是越长大越喜欢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这种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
阅读多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当他有意识地主动去学习的时候,丰富的语言和智力背景能让他的努力获得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又能促使他更加主动地学习。
而阅读较少的孩子,他的语言和智力背景的苍白会使他学习能力羸弱,在越来越难的知识面前,他会显得力不从心,他的挫折感越多,就越不自信,对学习就越来越没有兴趣,当他的表现一路下滑时,就开始有意无意地逃避学习,形成恶性循环。
想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更具主动性和把握能力,就让他去大量阅读吧。书籍就是一根魔杖,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一种魔力,能让他的智慧晋级。
二,“不陪”才能培养学习的好习惯。
孩子自从上了小学,陪孩子写作业,已经成了许多家长的“功课”。
每一个对孩子负责的家长都会在意“作业”这件事。毕竟,作业仿佛是第一张多米诺骨牌,能带来此后一连串的变化——作业事关孩子的学习成绩,成绩事关未来的升学,升学又决定了事业前途等。
很多家长放弃自己的一些活动,天天陪着孩子写作业。有的家长是搬着板凳坐在旁边盯着;有的家长是时不时地过来看看写到哪里了,写的是否规范,是否正确,最后再帮着检查,总之,他们期望通过全程参与的方式,以培养孩子爱学习、规规矩矩写作业的好习惯。
但实际上,经常陪孩子写作业的家长通常会有这样的体验:一,孩子会对家长有依赖心理,写作业是他和家长***同的事,家长不陪就坐不住,不想写;二,每次写作业孩子都会表现出痛苦的表情,期待博得家长的同情和关注;三,看到孩子磨蹭或者学习不认真会忍不住唠叨,甚至有些家长会因陪孩子付出了时间和辛苦,产生讨债心理,当孩子成绩不好或者学习习惯不好时,就会说一些指责甚至羞辱的话。
这样的“陪”造成的结果是,孩子会形成“写作业是他和家长***同的事”的错觉,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觉性,甚至还会因为家长的抱怨而产生负罪感和自卑心理。这样的“陪”只会给孩子制造麻烦,帮助孩子养成坏习惯。
当然,这里的“不陪”绝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强调给孩子学习自我管理的空间,意在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家长要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
比如本书作者的女儿圆圆,刚上小学时,经常忘记写作业,作者为了让孩子养成写作业的习惯,就跟老公商量好,谁也不提醒。有好几次,圆圆到睡觉时间了才想起来写作业。
作者即没有因“没写作业”责备孩子,也没有一着急就替孩子做决定,催促他赶紧去写,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和选择该怎么办——是先写好再睡?还是先睡,明天早起来写?或者干脆不写了,自己跟老师解释一下。只要是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的,她就会主动执行。
如果孩子放学回家,早早地就完成了作业,作者会及时表扬,并明确告诉她这样做是个好习惯,应该保持。再后来,圆圆就极少出现这种忘记写作业的情况了。有了几次晚睡的经历,圆圆开始有意规划做作业的时间,并且完成的效率也很高。
“陪”所制造的习惯,只是肢体上的。而“不陪”才给孩子留下了让习惯在内心生长的空间。
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把成长的空间还给孩子,孩子才有机会体验事情没做好带来的不变,才会主动调整,实现自我管理。
无论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还是引导独自写作业,都透着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
父母之爱都深入大海,但有质的差异,决定质量高低的,就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合格的父母才是孩子一生最受益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