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岿的发表文章
· 论怠于履行职责致害的国家赔偿[2011.06.19]
· 风险交流:法治政府与传媒[2011.05.08]
· 《国家赔偿法:原理与案例》自序[2011.03.03]
· 拆迁补偿原则有望城乡统一[2010.12.13]
· “化解行政争议新机制实务研讨座谈会”上的发言[2010.12.11]
· “拆迁变法”需要推进系统改革[2010.12.03]
· 师东兵是怎样炼成的[2010.11.15]
· 《公法变迁与合法性》之序[2010.05.03]
· “开门立法”演进之我见[2010.03.30]
· “整肃”+“大赦”?重庆治警猜想[2010.03.23]
· 暴力拆迁背后是一种城市化帝国主义[2010.01.17]
· 征收·补偿·拆迁:各归其位[2009.12.11]
· 反酒后驾车之路要走多远?[2009.10.17]
· 信用惩戒不是漫天飞舞的剑雨[2009.09.17]
· 法学荣耀的艰难守望[2009.07.22]
· 反思食品免检制:风险治理的视角[2009.06.05]
· 故乡在沦陷?如何拯救?[2009.02.10]
· 反歧视:有知和无知之间的信念选择[2008.12.17]
· 行政法理论基础回眸:一个整体观的变迁[2008.12.17]
· 行政法理论基础回眸:一个整体观的变迁(下)[2008.12.17]
· “法政思想文丛”-《宪治与主权》学术研讨会发言记录[2008.07.04]
· 国家赔偿:代位责任还是自己责任[2008.04.28]
· 司法解释“民主化”和最高法院的政治功能[2008.04.28]
· 受害人故意伪证的国家赔偿豁免——基于司法实务的考察[2008.04.24]
· 司法解释担负政治使命?[2007.09.24]
· 二十世纪美国法律思潮与新公法运动[2007.01.03]
· 行政行为公定力与妨害公务——兼论公定力理论研究之发展进路[2006.11.28]
· 《行政国的正当程序》译者序[2006.11.27]
· 解析行政规则对司法的约束力[2006.05.23]
· 由行政自由裁量权看行政合法性与合理性——读《美国行政法的重构》[2006.01.13]
· 公***行政组织建构的合法化进路[2005.10.07]
· 暴力后的和解,为什么?如何可能?——读《暴力之后的正义与和解》随感[2005.08.05]
· 试错改革的宪政结构和政府德性之略论[2004.10.14]
· 21世纪行政法(译文)[2004.10.14]
· 收容遣送之后……[2004.10.14]
· 试错改革的宪政结构和政府德性之略论[2004.10.14]
· 因反思、开放而合法[2004.09.27]
· 《谁还在行使权力》(主编)[2004.09.27]
· 行政诉讼确立“裁量明显不当”标准之议[2004.07.28]
· 因开放、反思而合法[2004.07.28]
·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司法裁量的空间与限度[2004.07.28]
· 准政府组织:一个新的研究题域[2004.05.31]
· 传统行政法控权理念及其现代意义[2004.05.31]
· 1949年以前行政法学研究梗概[2004.05.31]
· 传统行政法控权理念及其现代意义[2004.05.31]
· 走进汽车森林的人……[2004.05.31]
· 利益参与、信赖保护同比例合理——城市规划制度完善之原则[2004.05.31]
· 学会在高雅的审美中生存[2004.05.31]
· 准政府组织:一个新的研究题域[2004.05.31]
· 复杂的行政合法化原理和技术——《美国行政法的重构》评介[2004.05.31]
· 偶然事件的伟大创举——美国宪法第一案之启示[2004.05.31]
· 讨伐制度更为重要[2004.05.31]
· 以生活经验贴近法律——红绿灯下的法律思考[2004.05.31]
· 1949年以前行政法学研究梗概[2004.05.31]
· 传统行政法控权理念及其现代意义[2004.05.31]
· 讨伐制度更为重要[2004.05.31]
· 以生活经验贴近法律——红绿灯下的法律思考[2004.05.31]
· 复杂的行政合法化原理和技术——《美国行政法的重构》评介[2004.05.31]
· 学会在高雅的审美中生存[2004.05.31]
· 利益参与、信赖保护同比例合理——城市规划制度完善之原则[2003.11.23]
· 走进汽车森林的人……[2003.11.23]
· 偶然事件的伟大创举——美国宪法第一案之启示[2003.11.23]
· 从收容遣送到救助:旧制度与新制度简评[2003.06.25]
· 深以当下个体生命为切——一个学人的孙志刚案备忘[2003.06.25]
· 警惕以***和国纳税人的钱袋袒护邪恶[2003.06.25]
· 制度试验的名与实——简评首例法官“弹劾”[2003.06.25]
· 质疑缺乏理智的冰冷计算[2003.05.24]
· 生命中不能排遣之宗教情结——关于理性与激情思考的又一维度[2003.05.24]
· 宪法的美丽、权威和适用[2003.05.24]
· 个体生命如何获得制度的尊重——点评周起财案[2003.05.24]
· 《美国行政法的重构》(翻译)[2003.05.24]
· 宪法统治时代的开始?——“宪法第一案”存疑[2003.05.24]
· 色情、隐私、邻居和警察[2003.05.24]
· 蹒跚前行:行政诉讼与中国人权保障[2003.05.24]
· 让每一个人成其为人:中国宪政的精神出路——读《超验正义》有感[2003.05.24]
· 敬畏生命的制度出路:呼吁人本主义的宪政[2003.05.24]
· 质疑缺乏理智的冰冷计算[2003.05.24]
· 色情、隐私、邻居和警察[2003.05.24]
· SARS拷打之下的“各自为政”[2003.05.23]
· 制度变迁与法官的规则选择——立足刘燕文案的初步探索[2003.05.23]
· 法治和良知自由:行政行为无效理论及其实践之探索[2003.05.23]
· 对付随地吐痰陋习:补道德约束与惩戒法制之遗[2003.05.23]
· 政治理论视角中的公法——《公法与政治理论》简介[2003.05.23]
·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个性化研究之初步[2003.05.23]
· 重构行政主体范式的尝试[2003.05.23]
· 公立高等学校如何走出法治真空——学校与学生的关系维度[2003.05.23]
· 界定权利的时代[2003.05.23]
· SARS拷打之下的“各自为政”[2003.05.23]
· 对付随地吐痰陋习:补道德约束与惩戒法制之遗[2003.05.23]
· 界定权利的时代[2003.05.23]
· 制度变迁与法官的规则选择[2000.11.13]
· 《平衡论:一种行政法认知模式》[2000.11.11]
· 扩张之中的行政法适用空间及其界限问题——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引发的初步思考[2000.11.11]
· 扩张之中的行政法适用空间及其界限问题[2000.11.07]
·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个性化研究之初步[200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