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佣和不返佣的保险代理人,如何选择?
我想大家都听说过这样的事:
邻居王麻子和代理人买了份保险,竟然返了几千块钱!
隔壁老李买了保险,代理人送了好几张加油卡!
买保险还有这种好事?这种行为合理吗?
今天,小贝就来讲讲:返佣那些事儿。主要内容如下:
什么是返佣,合法吗?
看似优惠,实则后患无穷?
一、什么是返佣,合法吗?我们都知道,保险代理人卖保险,签单后能获得一部分奖励,被称为佣金。佣金相当于代理人的工资。
有些代理人为了招揽客户,提出签订合同后,把自己的佣金返给客户。
这种行为就是返佣。
在保险行业,返佣是一个常见的话题,一般会出现以下几种形式:
代理人为了业绩考核、人情往来等原因,主动提出返佣,把自己的佣金按照比例或全部返给客户;
客户买保险时主动要求返点,以获得保费打折或保费优惠;
代理人A把客户介绍给代理人B,B把单子佣金返还给A,也称为飞单。
很多人认为,买保险可以照顾代理人“生意”,他返的钱给自己一部分也理所应当,大家各取所需。
但其实返佣是一种违法行为!
《保险法》第116条规定,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业务活动中不得 “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
无论是代理人还是其他保险销售机构,给客户返佣都属于不正当行为,会触犯法律。
除了返佣,承诺给予其他利益,比如说购物卡、代金券、送电饭煲、榨汁机,也是不被允许的,代理人会受到相应惩罚。
可能有人要问,现在连药房都积分送洗衣液、办信用卡还送拉杆箱,难道保险公司连这些小东西都不准送吗。
依法来看,确实如此。
法律要求严格,是为了消费的公平性考虑。同样的保险产品,有人得到优惠,有人原价购买,这之间差异确实很大。
而且返佣对我们消费者、代理人和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有不良影响。
二、得到返佣,我真的赚了吗1、忽视了自身需求和产品功能
大量的返佣现象,可能让我们买保险时忽视了自身保障需求和产品功能,一味陷入返利多少的对比当中。
如果我们看到每家公司的产品都差不多,为了能返还一点佣金,选择了不专业的代理人。那极有可能被返佣所蒙蔽,做出不合理的购买决策。
2、代理人的专业水平
保险代理人从业门槛低,人员流动巨大,有些代理人培训几天就上岗了。没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很多代理人都难以开展业务,所以会用返佣做诱饵。
所以大部分代理人的展业生涯三步曲:自杀、杀熟、流失。
先自己买,买完再劝亲戚朋友买,最后没有了客户来源赚不到钱,就离开了保险行业。
这样的业务员显然是不专业的,推荐的产品可能不符合我们的需求。
买一款保险,不是简单的挑选产品,还需要做保险规划方案,其中涉及到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保额
保险期间
缴费期间
健康告知
这些都要结合我们自身情况制定,如果选错损失的是我们自己的利益。
3、服务无法保障
代理人的工资主要靠佣金,如果他们经常靠返佣来签单,迟早要离开保险行业。
而保险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签订合同只是开始,后续服务可能维持到终身。
如果代理人离职,我们买的保单就变成了“孤儿单”,服务可能会受到影响。
香港保险对返佣的监管很严格,一旦被发现,代理人可能被吊销执照,返佣的保单也会相应作废。
2009年小王去香港给丈夫买了一份重疾险,她听说一些代理人会给客户返佣,于是她也和代理人提出返佣条件。代理人同意了她的要求,双方看似都“赚”了,却留下巨大隐患。
2012年,这位代理人因为返佣被举报吊销执照,小王的保单也随之作废。不仅丈夫的保障没了,重新投保费率比三年前还高,给家庭带了不小的损失。
虽然内地的处罚没有香港保险严格,但代理人返佣也属于违法行为。一旦代理人被开除,我们的保单服务会大打折扣。
4、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返佣是明令禁止的行为,一旦被发现会面临处罚甚至是监禁。一个代理人为了卖保险知法犯法,对自己不负责,对消费者就更难说了。
而一个保险销售平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比代理人更多。如果平台纵容代理人返佣给客户的行为,那它极可能是不可靠的。
小贝有话说无论是代理人还是保险销售平台,提供保险服务,获得佣金是合理合法的。
代理人主动要求返佣是触犯法律的行为,我们消费者也不应该为了蝇头小利,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