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权谋之法是怎样的呢?
曹操为了招降关羽,同意其所提“土山三约”。之后,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赏赐财帛,赠送美女,封官亭侯。当关羽闻知刘备消息后,其以“土山三约”为由,护送二位嫂嫂,过五关斩六将,准备渡过黄河,同刘备相会。就算如此,曹操依旧没有追究其责,反而派遣张辽前往。一为传达自己口谕,令麾下人马为关羽放行,实现当初承诺;二为欲再结恩情,想让关羽留下,可见曹操拥有一颗永不放弃之志。
这一切,看似毫无结果,但同历史上的“千金买马骨”何其雷同。虽失一人,爱才之名必将流传天下,其不更证实了那一纸“招贤令”的诚信度。
阳谋二:哭祭典韦,情感激人
世人皆言曹操诡计多端,阴险毒辣。其实不然,这仅是片面之见。想想,曹操官渡打败袁绍之后,大军行至淯水,其突然放声大哭。众人问之,曹操回道,想起了去年的这个时候,折了大将典韦,忍不住想哭啊。
这事,都过去一年了,曹操还能记住这份恩情,而且日期还记得这么准,可见曹操心中多么的惦念典韦。虽然,人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而曹操却是男儿中的英雄,依旧能够为了典韦放声大哭,可见其心中有多么的伤心了。
之后,便下令大军,就地屯扎,亲自拈香哭拜,祭奠典韦亡魂,场面催人泪下。
虽然,明摆者是收拢人心,但无论是观者、还是闻之者,无有不动心者。
阳谋三:挟天子令诸侯,大义无敌
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所有诸侯无有傻子,谁个心中不明白、不清楚,这一切不就是曹操在背后捣鬼,但又不得不从。这就是大义,这就是阳谋。
如:占据徐州的刘备,明知曹操的“二虎竞食”和“驱狼吞虎”之计,但又不得不出兵征伐袁术,因而被吕布袭取徐州;还有准备攻打曹操许昌的袁绍,接到曹操以天子名义册封的大军将后,便放弃了攻打曹操,转而进攻北平的公孙瓒,从而丧失了一次难得的灭曹良机。
同样,荀彧、荀攸、钟繇等贤才,起先均是奔着这面大旗而来。
阳谋四:释恨消仇,瓦解敌人斗志
据《资治通鉴》和《三国志·魏书·张绣传》记载:曹操第一次征伐张绣之时,折了大将典韦,失了爱子曹昂,亡了爱侄曹安和曹民(虽然,有记载说是曹安民,但祥子认为,汉时人名以二字为尊,三字为贱,而曹操这样的大家族的直系亲侄,名字又怎么可能三个字呢,所以推测,这极有可能是记载出现笔误,将二人写成了一人)。
但是,当曹操二征宛城张绣时,竟然不记前嫌,接受了张绣的投降,拜其为扬武将军,还和其结为了儿女亲家。同时,因张绣在官渡之战中建功,曹操论功行赏,增邑二千户。这份赏赐,同其余众将相比,已是极为罕见了。
之后,袁绍麾下大将张颌和高览,不就上因此而投到了曹操的麾下吗?
阳谋五:重实轻虚,以堵世人之口
当有人鼓动曹操称帝之时,怕是曹操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了,便一口拒绝了众人的好意。当时,曹操认为,称不称王,自己已经据有了这份实力,没必要去图这份虚名,反而被后世所骂。
其行为,和后来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何其相似。虽然是为了以堵天下悠悠之口,但不得不说曹操非常懂得权谋进退之道。
阳谋六:令行禁止,以制大军
曹操二十岁那年,刚刚出道,时任洛阳北部尉,便能以五色棒惩戒那些违法违纪的权贵。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之后,在二次征伐宛城张绣的过程中,曹操曾下令大军不得踩踏麦田,而自己所骑战马却因田间飞鸟受惊,踩坏了一片麦田。当时,听从郭嘉之计,来个了“割发权代首”,以身体发肤,传视三军,莫不心惊,大军将士遂纷纷一手扶麦,一手牵马,小心而过。百姓见之,无不拜服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