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和作用

企业是市场经济参与主体,也是影响环境的主体。针对违法企业,环保法修订草案不断加码处罚力度,向长期以来“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亮剑,实施“污染按日计罚”、“责任人与企业面临双罚”和“处罚不设上限”等措施。同时增加了环保部门可以查封、扣押围绕设备、设施,协同公安部门拘留违法人员法律权力。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不依法保护环境,不仅要付出巨大经济代价,还将受到法律制裁。

新环保法除了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外,还规定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承担以下具体责任:

实施清洁生产。第41条规定,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减少环境污染和危害。第42条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按照排污标准和总量排放。包括按照排污标准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第45条第2款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

安装使用监测设备。第42条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五是缴纳排污费。第43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

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第47条第3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公布排污信息。第55条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八是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第42条第2款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