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用哪些词来形容礼的形成
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
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礼”与“礼仪”的区别
“礼”的范畴是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规矩规范、管理法则的统称。而“礼仪”则是单指仪式和礼节。在春秋时期,它们的分别是很明确的。
如《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子太叔见赵简子,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对曰:“是仪也,非礼也”。简子曰:“敢问何谓礼?”对曰:“闻诸先大夫子产曰:夫礼,天地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子产曾被一些学者归类于法家,但他对“礼”的界定非常广泛,法律也包含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