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受理和立案是一回事吗

民事诉讼受理和立案是一回事吗

民事诉讼受理和立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民事诉讼受理是指法院对当事人提起的诉讼进行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后,决定立案受理,并将案件纳入法院审理程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法院会对起诉材料进行审查,包括起诉状、证据材料等,以确定案件是否属于法院管辖范围,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等。

而立案则是将案件正式纳入法院审理程序的一个法定程序。在民事诉讼中,只有经过立案程序,案件才能正式进入审理阶段,法院才能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

虽然民事诉讼受理和立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在实践中,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后,法院会先对起诉材料进行审查,如果认为符合起诉条件,就会立案受理,并将案件纳入法院审理程序。因此,可以说民事诉讼受理是立案的前提和基础。

综上所述:

民事诉讼受理和立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在实践中,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后,需要经过法院的审查和立案程序,才能将案件纳入法院审理程序。因此,当事人需要了解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