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讲哲学
最近在网易公开课APP上听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讲哲学,一听就停不下来,他的课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听了很受启发。其中感触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1. 关于“三句义”。 《金刚经》上讲“佛说世界,既非世界,故名世界”,这和《道德经》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目前对这些深刻的道理理解不了,但听了他的讲解,似乎又明白了一点。之前认为的是我们平常认为的这个“世界”,不是我们以为的“世界”,是为了方便指代而冠之以“世界”这个名称,所以叫“故名世界”。现在看来,这三句应该理解为:佛说这个日常名词指代的世界;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既没有实体的世界;但它又是世界。其中最后“又是世界”怎么来理解呢?到底还是没有想通。
2. 关于缘起性空。 他拿桌上的矿泉水举例,各种因缘聚合形成了那瓶矿泉水,所有的事物都是如此,连整个世界也是这样是“因缘聚合而成”。王教授又说自己的亲身体会,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他就感受到了缘灭,等到他父亲去世时,他说他真正感受到了缘起性空。我们以为父母一直会在我们身边,一直以为家庭一直存在,直到双亲都离去,家庭消失了,才能体会到组成“家庭”的缘分到了、又尽了,又归于空。但我们又实实在在地拥有过“家庭”,所以把“三句义”最后一句和缘起性空合起来看,是“故名世界",这个世界是确实存在的;双亲在时“这是家庭”,所以推而广之,最后一句可以解释为“又是世界”。
3. 关于“理性与心性”。 王教授在讲课中用几分钟就把黑格尔的哲学、西方看待事务和发展的脉络说得清清楚楚,虽然是一家之言,但却解释得通,听了很有道理。他对认为理性是西方科学分析事务的一种方式,心性是中华文化中更高级的生命体验,拿读经来说。读了许多遍没有感觉是没有用的,读《金刚经》不知不觉地流泪,读到触动心灵和心性,这才算真正地读。就像体验,没有见过雪的,用语言怎么描述都不及站在雪中体验的深刻,虽然有些语言贫乏的说不出来,但这些体验是无可名状的,或者无法完全用言语来表述的,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心里感触到了,才能印入自己的生命里。
4. 关于爱。 这一点差异在中西方文化中体现得十分明显,第一个方面:中国人的爱是含蓄的,深沉的,不言的。西方的爱是要说出来的,要把”我爱你“说给对方听,从哲学上分析,是“主体的我,爱,客体的你”。第二个方面:中国的爱是相互的。怎么理解相互呢,从夫妻来看,没有一结婚就会做丈夫、做妻子的,夫妻是在历经争吵、埋怨后依然真心愿意在一起的。爱中是包含的恨的,像小两口前一秒吵架还恨得想拉黑对方微信,赌气相互不理睬,等到一方主动发信息缓和,又马上感觉恨消失得无影无踪,连自己身边整个环境好像都友好了起来。
有机会要把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的讲座都找出来好好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