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学考试《发展经济学》模拟试题【四篇】
第一篇
一.名词解释:
1.资本——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可以划分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知识。
2.工业化——工业化是一个过程,其基本特征是:“第一,来自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份额一般上升 第二,从事制造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人口一般也表现为上升的趋势”。
3.就业不足——一个劳动者实际工作的时间少于他愿意并能够工作的时间。
4.工业化度——工业制造净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5.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之比。
6.城市化——城市化是三个社会过程的有机统一,即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引起现代产业向城市的聚集过程,以及由此决定的人中集中过程和城市生活方式不断扩大过程相统一的社会进程。
7.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通过对各种发展理论和战略,经济体制的可行性对策进行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发达条件下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8.经济增长:所谓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或产出的增长。
经济发展:指不发达经济摆脱贫穷、落后,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伴随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法律,甚至观念、习俗的变革的经济增长。
9 托达罗模式的基本内容:按照托达罗模式,人口流动基本上是一种经济现象,是一种合乎理性的经济行为。他们所关心的与其说是城乡现实的收入差异,不如说是城乡预期的收入差异。影响他们预期的是两个因素:城乡实际工资的差异估计有多大,在城市求得工作机会的可能性估计有多大。
二.概念
1.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包括:产品贡献 市场贡献 要素贡献 外汇贡献
2.技术进步是指一定量的投入得到更多的产出。
3.发展中国家中未经改造的农业是传统农业,传统农业是落后的,生产力极低下的农业,它的最基本的特征是技术滞后。
4.人力资本形成的三大途径:教育 培训 医疗保健
5.失业是指没有工作而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6.早期经济发展思想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斯图亚特-穆勒
7.经济发展问题的四种基本思路:结构主义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激进主义
8.促进资本形成的主要代表:罗森斯坦的“大推进“理论
9.形成资本的来源:国内储蓄 国外资金 国内储蓄包括:民间的自愿储蓄 政府储蓄 国内民间储蓄包括:家庭储蓄 企业
10.人口增长过快不是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但是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养育子女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都提高。
第二篇
二、填空题
1. 被定义为每小时劳动的产出。
2. 把投入水平与产出水平联系起来。
3.一个国家的道路、桥梁、下水道系统和铁路构成它的 。
4.经济学家把人的教育和技能称为 。
5.每一工人资本的增加叫做 。
6.为某一特定目的(比如说大学学费)而储蓄,叫做 。
7.根据 ,资本的连续增加导致每一工人产出较少增加。
8.家庭为预防紧急事件或疾病的储蓄称为 。
9.经济学家们利用 来发现技术进步的程度。
10. 的倡导者们寻求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政策。
11.经济学家把世界上的那些穷困国家叫做 。
12.新近从贫穷状态进入中等收入的国家和地区,包括韩国和香港,被称为 。
13.新种子的开发、化肥和在20世纪60—70年代带来欠发达国家农业产出增长的农业实践被称为 。
14.在许多欠发达国家,存在着 ,它是指贫穷的农村部门和相对更先进的城市部门的区别。
15.一个国家的道路、港口、桥梁和法律制度构成了它的 。
16. 是一种政府借以鼓励出口、刺激经济增长的战略。
17. 是一种强调以国内产品替代进口品以发展自给自足经济的战略。
18.具有庞大数量之失业或就业不足人口的经济现象被称为 。
19. 是指用来获得政府优惠的活动,例如进口许可证或获得外汇。
20. 是最为重要的国际机构,它向欠发达国家提供借贷资金以帮助其经济发展。
三、判断题
1.生产率衡量每一单位资本货物的产出。
2.美国的生产率增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缓慢的。
3.美国的生产率是发达国家中的。
4.收益递减规律认为技术进步必定带来未来更慢的增长。
5.资本深化是指每单位资本下工人数目的增加。
6.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资本收入的税收上升了。
7.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率低的原因之一是,处于黄金储蓄阶段的人口群体数量下降。
8.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包括它的道路、桥梁、下水道系统和机场。
9.美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在近年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增长。
10.人力资本是指工人们在工作中使用的机器和设备。
11.美国教育制度的一大强项是它的初级学院和州立大学。
12.以把工人转换到生产率较高的出口部门的方式,可增加国际贸易,从而提高一国的生产率。
13.通过较高的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每个人都可以从每一次技术进步中获益。
14.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是用于劳动力和资本的增加所达到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所达到的增长之间的区别。
15.市场激励可确保诸如热带雨林和全球性的环境得到保护。
17.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工业化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被缩小了。
18.在欠发达国家集中的第三世界中,一个成功的故事就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崛起,比如新加坡和台湾地区。
19.预期寿命的增加和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已经造成许多欠发达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
20.在贫穷的国家中,农业起着更为突出的作用,经常占GNP的80%。
21.欠发达国家比美国的人均资本要少得多,因为他们的储蓄率很低。
22.欠发达国家中资本市场的缺位,阻止有限的资本供给找到能够发挥其生产率效应的用途。
23.土地改革是把农业土地让渡给那些在土地劳动的人们。
24.不平等能够以引向政治不稳定和外国投资之不利环境的形式来阻碍发展。
25.佃农耕种制向佃户们提供了努力劳动和保持土地之生产力的良好激励。
26.中央计划使得发展中国家在一个单一而相互关联的发展战略中协调所有相关活动。
27.一个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就是它的法律制度。
28.出口导向战略的困难是保护国内低效率的生产者免受外国企业的竞争。
29.进口替代的一个难题是一旦贸易壁垒被强制实施,就难以消除它们。
30.成功的东亚经济已经取得了很高的增长率,但是这已经导致了极端不平等的代价。
第三篇
三.简答:
1.工业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1)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谋求经济上的自立与发展; (2)它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摆脱“贸易条件” 恶化的环境;(3) 它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摆脱资本不足对经济发展形成的制约;(4)它有助于改变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5)它可以大幅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供各种新兴的消费品,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
2.工业化发动的条件:(1)经济条件: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科技进步、资源状况、市场规模 (2)非经济条件:包括企业家精神、社会条件、文化条件、政治体制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变动的关系,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存在着较大差别。 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发展所形成的聚集效应使工业比重上升对城市化率上升具有直接和较大的带动作用,而当工业化接近和进入中期阶段之后,产业结构转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超过了聚集效应的作用,城市化的演进更多地表现为非农业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的拉动。在这个阶段,非农业就业比重的上升明显快于生产比重的上升。当工业化演进到较高阶段之后,对城市化进程的主导作用逐步由工业转变为整个非农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也越来越不同于产出结构的变化并起着更大的作用,这使服务行业的比重上升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4.工业化的实质:是经济结构的转化,是农业份额的下降和非农业份额的上升。这里的份额既有产值份额也有就业份额。这种转化的结果是一个国家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即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时期时,产业的结构我的主体是工业部门。于此相对应,在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前期,农业部门是产业结构的主体,而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后期,服务部门是产业结构的主体。
5.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特点:a.工资低b.劳动力增长迅速c.农业和其它初级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大d.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和多层次e.大量的劳动力利用不足(失业)
6.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数量
概念,更是一个质量概念;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必要的、先决条件。特殊情况下会出现有经济发展而无经济增长的情况,但一定是个别的、短暂的,更多的是有经济增长而未必带来经济发展。
7.发展中国家的定义及其特征:发展中国家一般是指经济落后,社会文明程度低,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国家。 特征:1、低生活水平2、低生产效率3、高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4、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5、对农产品、初级产品高度依赖
8.经济发展的内涵: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包括(1)投入结构的变化,即生产中投入要素比例的变化。(2)产出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的变化 (3)一般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的变化 (4)卫生健康状况的变化 (5)文化教育状况的变化(6)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变化
四.论述题:
《一》复述三大经济增长模型的内容及评价:
(1) 哈罗德---多马模式
哈罗德—多马模式是一个说明经济增长所需条件的模型。用公式表示为:G=s/k 即增长率=储蓄率/资本-产出比例 由此可看出一个简单的道理:GNP的增长率是由国民储蓄率和国民资本-产出比例***同决定的。一定水平的GNP中储蓄率越高,GNP的增长率就越大。资本-产出比例越高则GNP的增长率就越低。储蓄越多,投资就越多,增长也就越快。
基本思想: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的原因。
理论根据:不断的投资和资本形成增加,是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源泉。
前提条件:1、储蓄全部自动转化为投资,投资根据固定比例的资本-产出率转化为增加的产出(GDP)2、这一增大了的GDP又能按照一定的比例储蓄起来用于投资,实现持续不断的增长过程。
假设条件包括四点:1、只生产一种产品2、生产要素只有资本、劳动 资本-产出比例不变 3、GNP只在资本家、劳动者之间分配4、分配到资本家手中的GDP一部分用于消费支出,剩余的用于储蓄。
意义:1、它强调了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作用,适用于分析发展中经济资本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2、该模型的出现标志着当代经济发展理论的产生。但是同时也存在缺陷包括:1、资本-产出比不变的假设不合理,因为它否定了生产要素的可替代性。2、过分依赖国家干预,忽视了市场调节作用。3、没有充分考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4、增长道路是一个”狭窄的刀锋”:经济增长取决于储蓄。
(2)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
模型:Y=f(k,L) 表示产出是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函数
由此说明了1、产出水平决定于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大小。2、K、L的比例可以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而改变:当K >L时,L价格上涨,增加K的使用,资本-产出比增大, 选择资本密集型技术发展经济;当K < L时,K价格上涨,增加L的使用,资本-产出比下降,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发展经济。
意义:1、k、L具有替代性,通过资本与劳动比变化影响资本—产出比,增加了经济增长的可调节性,克服了增长“分锋”问题 2、强调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当储蓄率既定,改变利润率(资本价格)和工资率(劳动的收入)、改变k、L投入量、调整二者比例、调整资本—产出比 3、首次强调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作用突破了“资本积累论” 它的缺陷包括:1、存在投资的“油泥---陶土模式”问题 2、现实中的技术进步不是独立因素:没有投资增加就不会有技术进步。
第四篇
四、选择题(Ⅰ)
1.生产率是:
A、来自边际工人的额外产出; B、产出除以工作小时;C、每小时劳动的产出;D、生产下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工人数量;E、产出除以总投入的数量。
2.美国生产率的增长速率,
A、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加速增长;B、在整个20世纪几乎一直不变;
C、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明显放慢;D、在整个20世纪一直稳步增长;
E、在80年代大幅度下降。
3.在整个商业周期中,生产率,
A、以大致相同的速率增长;
B、当经济进入衰退期时下降,但在经济开始复苏时上升得比产出快;
C、当经济进入衰退期时上升,但在经济复苏时下降;
D、在经济衰退时期增长更快,因为产出比就业下降的幅度小;
E、有可能以更快或更慢的速率增长,取决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4.增长的原因包括:
A、资本货物的积聚; B、劳动力素质的提高;C、对资源更有效的配置; D、技术进步; E、上述所有答案。
5.资本深化是指:
A、每单位资本所增加的工人数目;B、每一工人工作资本的增加;
C、每一工人工作资本的减少;D、资本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的重新配置;E、政府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
6.根据收益递减规律,当经济积聚更多资本时,产出 增加。
A、以与资本增长相同的速率; B、以比资本增长更慢的速率;
C、以比资本增长更快的速率; D、只有在新工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时才;
E、只有在新的资本设备利用了新的更好的技术时才。
7.为退休而积聚的储蓄叫做:
A、生命周期储蓄; B、目标储蓄; C、预防性储蓄;D、遗赠储蓄; E、永久性收入储蓄。
8.为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而积聚的储蓄叫做:
A、生命周期储蓄; B、目标储蓄; C、预防性储蓄;D、遗赠储蓄; E、永久性收入储蓄。
9.根据生命周期理论,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率低的原因是:
A、退休人口数量减少了;B、处于黄金储蓄阶段(45-65岁)的人口数量增加了;C、处于黄金储蓄阶段(45-65岁)的人口数量减少了;D、人口整体增加了;E、处于黄金储蓄阶段(21-44岁)的人口数量减少了。
10.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税收变革,
A、以增加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鼓励储蓄;
B、以减少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鼓励储蓄;
C、以增加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削弱储蓄;
D、以减少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削弱储蓄;
E、对储蓄没有影响力。
11.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时,下列何者不会增加投资?
A、削减财政赤字; B、将政府支出朝着基础设施投资方向移动;
C、对投资进行补贴; D、使用IRAs一类的税收政策;
E、上述各项均可增加投资。
12.生产函数显示 之间的关系。
A、投入水平与产出水平; B、技术与增长; C、生产率与真实工资;
D、学习与经验; E、生产率与产出。
13.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
A、是充足的,但商业投资水平低;B、是不充足的,但被商业投资的高水平所抵消;C、是不充足的,并且使得商业投资低水平的效果更加恶化;D、是很低的,因为税收变革使得它更加昂贵;E、是充足的,与商业投资水平相同。
14.人力资本是指:
A、个人所拥有的资本货物;B、旨在提高个人生产率的教育和技能;
C、生育力; D、每小时劳动的产出;E、工人们在工作中所使用的资本货物。
15.下列何者不是美国教育制度的长处?
A、缺少对低年级学生的早期追踪;B、初级学院与州立大学相对开放的制度;C、研究型大学;D、学生在选择科学与技术专业方面所占的高比例;E、上述各项均为长处。
16.取消电讯管制和扩展国际贸易将,
A、提高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高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B、提高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低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C、降低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高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D、降低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低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E、使整体生产率保持不变。
17.技术变革,
A、移动生产函数,使得同样数量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出;B、移动生产函数,使得同样数量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出,但除非使用额外的资本货物;C、移动生产函数,使得同样数量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出,但除非雇佣额外的工人;D、提高资本的生产率,但不提高工人的生产率;E、提高生产率,但不移动生产函数。
18.把不能以劳动力和资本增加来解释的经济增长部分归于技术进步的方法叫做:
A、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B、部分生产率分析;C、资本深化; D、资本拓宽; E、可持续发展。
19.经济产出的增长等于:
A、它在生产率上的增长;B、它在劳动力和资本积聚方面增长的数目;
C、它在劳动小时和生产率上增长的数目;D、劳动的边际产量乘以劳动的小时数加上资本的边际产量乘资本存量;E、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和来自国外的资本净流入的数目。
20.可持续发展是指没有 的增长。
A、过剩的技术进步; B、过剩的人口增长;C、过剩的资本投资; D、过剩的自然资源占用; E、上述各项。
21.在政府掌握主动权并积极参与其中的经济发展区域,会有如下现象:
A、保持均衡增长; B、支持重工业发展;C、把必要资源由集中于农业转为集中于工业;D、提供社会基础资本;E、以上都不对,因为不存在总是需要政府干预的经济区域。
22.近几年来,许多欠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A、由于增强了营养,出生率急剧上升;B、在延长人的寿命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老年人的寿命平均延长了5至10年;C、婴儿死亡人数和疾病死亡人数显著减少;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量移民涌入这些国家;E、结婚年龄提前,导致出生率显著上升。
23.下面5句话中,有4句是说经济发展问题的,请问哪一句不是?
A、当发展中经济增加总产出时,预期“规模报酬递增”通常是合理的;
B、通常,单个企业不可能投资于社会基础资本,不管这些项目有多重要;
C、任何一个发展中经济要取得成功,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是不可或缺的;
D、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保护进口替代工业未必是个明智的选择;
E、在绝大多数欠发达国家,过度储蓄都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24.当一国发展经济并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时,下面哪一项可能发生?
A、它从其他发达工业国的进口越来越少;B、它的出口总额趋于上升;C、它从其他发达工业国的进口越来越多;D、它将更多地从欠发达国家进口商品;E、它的进口总额趋于上升。
25.“社会基础资本”是指:
A、在某一特定自然资源能够实现收益以前所投入的资金;B、以从国外筹集资金为特征的投资项目;C、被人们认为具有净生产率的投资项目;D、某些投资项目,与由私人企业筹措的项目不同,其投入资金是由国家筹集的;E、一种资本投资,其数额不会随国民产出的增加而变化。
26.可作为“社会基础资本”例子的是:
A、农业电气化项目; B、国家筹资组建的医院和学校;C、国内运输系统的完善; D、以上各项都是;E、A和B是,C不是。
27.经济增长的一个绝对前提是:
A、收入除满足消费外还有剩余,以促进经济发展;B、为制造业创造出大量剩余劳动力;C、发现并开拓一些内部经济;D、在文化上接受经济行为的自主经营原则;E、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排挤农业。
28.下面5句话中,有4句是说经济发展问题的,请问哪一句不是?
A、在一些欠发达国家,投资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但它们都投向低利润的项目,有的甚至流向与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不相符的项目;
B、只要经济发展了,社会基础资本就会自发发展到充足的水平;
C、从历看,在经济取得一些进步后,常常会随之进行政治改革;
D、我们知道,许多欠发达国家拥有大量未开发的自然资源,要是它们能同时拥有可以有效利用这些资源的资本,其发展将指日可待;
E、在贫穷的国家,尤其是农业国,常常有大量的劳工整天无所事事,因为他们根本无事可做。
29.欠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远低于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一差距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A、对实行“自由经营”的欠发达国家而言,这一差距缩小了,而对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来说,差距越来越大;B、这一趋势很难衡量,因为各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习惯爱好以及气候条件各不相同;C、这一差距明显缩小了,很显然这是外向型经济的产物;D、对那些把投资集中于社会基础资本的国家而言,这一差距缩小了;E、这一差距基本上保持稳定,或许在某些区域扩得更大了。
30.人力发展指数:
A、把社会指标和经济指标结合在一起,用来评价一国人力资源状况;
B、与人均产出有很强的负相关关系;C、受到了经济学家的批评;
D、 以上各项都对; E、以上各项都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