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潍坊市高新区创业故事!!急急急!!

之一:

一心为民的带头人——记清池街道王家侯孟村党支部书记王金之

2008-08-18

“当村干部,就要为村民谋福利,为村里谋发展,只有村民富裕了,村子才算富裕。”8月14日,记者采访清池街道王家侯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金之,他把为政理念说得实实在在。

1997年,王金之当选为王家侯孟村党支部书记。当时,该村是一个出名的穷村、乱村,村民也为不能利用村居的黄金地带发家致富而着急。上任伊始,王金之与新的村支部班子成员,研究该村落后的原因和今后发展出路,认识到要发展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必须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于是,他们从群众最关心的财务抓起,开展了村账清理工作,让村民心正气顺。一个月下来,***清理党员和干部所欠集体款10万多元,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把村民欠款户分为全免、减免和全交三种类型,公开张榜公布。这样以来,200多笔账目全部清理,20多年的遗留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之后,王金之带领村支部一班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该村发展目标,确定把沙发、床垫和炉具生产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大力发展。针对有的村民上项目缺资金的问题,王金之从家里拿出30多万元,无偿地借给4个村民,并利用自己的业务关系和生产技术,帮助新上炉具厂4个,当年创造利税近100万元。2003年,全村发展工副业项目达到60个,收入4000万元,初步形成了全村经济发展的框架。

王金之做每一项工作,都以对老百姓高度负责的态度,科学决策,谋求发展,千方百计为老百姓谋富路。2003年,王侯村划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批项目纷纷来这里安家落户。王金之与村两委一班人,按照上级要求,抓住机遇,绘制了本村长远发展的宏伟蓝图。潍柴动力工业园落户王侯村时,群众顾虑重重,王金之带领支部一班人,从长远角度考虑,逐家逐户宣传,打消群众疑虑。同时,多次带领群众外出参观城中村经济发展情况,让群众看到了发展前景,增强了致富的信心,对开发建设表现出极大热情,有力地支持了项目落地。同时,他还动员村民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通过与潍柴动力协作,先后注册成立了天昊物业、天昊物流两个公司,常年为潍柴运送产品,给潍柴工业园进行卫生保结、苗木管护。目前,全村150多名富余劳力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全村收入大增。

王金之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抓好班子自身建设,他吃苦在前,为干部和群众树立了榜样。每一项重大事项,他都坚决实行政务公开,搞阳光操作,接受群众监督。村里富裕之后,他又考虑公益事务,先后投资建起了办公室和老年活动室、幼儿园,改造了校舍,整修了大街。同时,他个人也乐善好施,先后拿出6000多元帮助病残户和困难户,为孤寡老人治病。

有耕耘就有收获。8年来,王侯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村民安居乐业,无刑事案件发生,多次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目前,该村已经确定下步的发展思路,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以“四个置换”、解决农民“三忧”的路子,尽快实现城市化,对现有的床垫、沙发和炉具生产等民营企业进行控股整合,扩大企业规模,增加就业人员,提高企业效益,让老少爷们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

之二:

研发团队的领头人——记“鸢都学者”沃华医药公司副总裁曾英姿

2008-09-10

在日前评出的鸢都学者队伍中,一位女专家受到人们的注目。她就是曾英姿,现任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沃华中药研究院副院长,现就读北京大学MBA,曾历任潍坊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药厂技术员、技术科长、技术副厂长、总工程师等职;为中国中药学会审评专家,中国药学会潍坊分会理事,潍坊市医药行业职称评定小组成员。

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中成药生产企业,2002年2月改制为潍坊沃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2003年3月整体变更为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山东省中成药重点生产企业之一,2007年1月24日公司股票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潍坊市首家上市的医药企业,日前,股票又成功实现增发。该公司注重产品研发,始终秉承“人好药好、好药好人”的经营理念,奉行“诚信、勤俭、不断改善与顾客至上”的精神,组建了企业研发中心和科技团队,从世界各地招揽高科技人才。在这支人才队伍中,曾英姿就是工作成绩突出的一位。她大学毕业后,便潜心研究中医药开发,将书本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专业知识得到了深化,丰富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可以说,她一直站在专业领域开发的前沿,先后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让行业技术得到了推进。

曾英姿从事中药研发工作已经20多年,现在是沃华医药的研发、技术和领导骨干。在她的带动下,科技人员牢记“治病救人、济世养生”的使命,精诚团结,勤奋工作,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坚持自主研发和联合研发相结合,推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他们把研发的主攻方向聚焦于纯天然植物类心脑血管系列药物,以其独特的研发优势,形成了“筛选一代、论证一代、立项一代、研究一代、上市一代、储备一代”的产品与技术发展模式,在新品开发之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企业几经演变,长盛不衰。目前,该公司开发生产的产品涵盖片剂、胶囊剂、口服液、丸、散、膏剂、合剂和生物诊断试剂等十几个剂型100多个品种,主要产品有心可舒片、琥珀消石颗粒、鸢都寒痹液,3个为独家保护品种,心可舒片等43个品种被列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主导产品心可舒片于2007年被国家发改委列入“优质优价产品目录”,并获得国家专利。其中,曾英姿负责或参与了主要产品心可舒片、琥珀消石颗粒、鸢都感冒颗粒、抗病毒口服液、橘红梨膏等品种的研制,负责《中华人民***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鸢都感冒颗粒、鸢都寒痹药酒料、宝宝乐颗粒、小儿退热颗粒、复方青果颗粒、心可舒片、心可舒胶囊、琥珀消石颗粒、橘红梨膏等产品质量标准的起草工作,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为了提高生产线操作水平,让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曾英姿严把产品质量关口,按照国际先进标准,起草和落实企业标准化,建立起符合行业标准的现代中药产业链。同时,积极出谋划策,指导企业投入巨资,购置国内一流的先进设备,对生产车间进行全面改造,提高了公司生产质量保证能力,所有剂型全面通过GMP认证。目前,公司从药材的选购到生产全过程以及售后服务建立了一整套强有力的质量保证体系。

正是由于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推动了公司的科技进步。近几年来,在国家、省、市药检部门进行的质量抽检中,沃华医药的原料及成品经检验全部合格,沃华医药分别被国家科技部和山东省科技厅评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中药现代化示范企业”。曾英姿负责研究开发的心脑血管中成药品种“心可舒片”被评为“中国中药名牌产品”,“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被国家卫生部推荐为“冠心病首选药”,其薄膜包衣技术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山东省中药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

之三:

潍柴动力——奔腾不息的“中国心”

2007-08-23

凝视谭旭光,你可以看到他在国际资本与民族品牌、奥地利“外脑”与齐鲁大地文化底蕴、唯我独尊个性与多元化战略……这些交融着的巨大张力中,取得极端微妙的“中庸”。理解这些看似矛盾的基因,才有可能理解谭旭光与他身后的“潍柴王国”。

下沉之船变为“银河舰队”

12世纪初,出自如今潍坊的画家张择端勾画出一幅写尽繁华与奇迹的《清明上河图》;2006年11月17日,潍柴动力厂房里一幅简单的销售量年表,书写了同样的奇迹与繁华:1997年,亏损3亿元,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2006年计划250亿元,预计2010年达到600亿元!即便如此,谭旭光依然不愿回想起他接手潍柴动力的时刻。那一刻,他登上了潍柴动力千疮百孔的“下沉之船”,无助地驶向市场之海。

那是1998年6月,谭旭光要面对的是半年没开工资的1500名职工代表。

当时的潍柴内外债达3个亿,累计亏损超过3亿元,35岁的工厂似乎有些风烛残年。而37岁的谭旭光,一开口就给自己约法三章,首条就是改革时期拒绝任何人说情;八项承诺,首条就是补发工资,兑现补助。谭旭光短短的诺言,被12次掌声长久地湮没。

从许诺一刻开始,谭旭光成了一个没有任何隐私、受所有职工监督的“透明人”。以新厂长为标杆,潍柴的700多名中层干部,有500多名被下放到普通岗位,竟然没听到任何怨言。

“带着饭碗走。”谭旭光一句充满感情的承诺,温暖了重启“潍柴王国”的“三三制”转制思路:按照产品序列,利用三分之一的资产引资组建股份公司,成就潍柴动力的“主力战舰”;对能够独立承担传统产品制造的其余三分之一资产进行整合,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并借助山东巨力上市;剥离占潍柴三分之一的社会职能和零部件单位,将其改制成独立的法人实体,并优先购买其产品。几年后,潍坊市拥有了十多个资产数亿元的小巨人企业。

众志成城。“三三制”拉开了新潍柴动力的战局,一个星光灿烂的“银河舰队”就此起航。

不断将成绩“归零”

2005年4月13日,在奥地利小镇斯太尔的潍柴欧洲研发中心,响起了“一个新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潍柴动力的蓝擎发动机诞生了。

这个“婴儿”的降生,引发了我国内燃机行业的一次技术革命,潍柴动力在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道路上已经与世界同步,真正掌握了欧III发动机的最核心技术。自主品牌,是谭旭光最深的情结。最近7年间,潍柴累计投入技改资金约15亿元,完成科技研发项目100多项,平均每年自主研发新品种400余个,新产品产值占企业总产值40%以上。

从零开始,潍柴人不断地把自己的成绩“归零”。今年年底,潍柴更高级的欧IV将完成样机,并将在2008年投入市场,2012年潍柴将与世界最先进的发动机完全同步。

谭旭光是一个工作狂。谭旭光的秘书告诉记者,与山东其他身价百亿元老总略带神秘的特点不同,谭旭光的魅力是用朴实感染一切的激情。

从2001年到2006年的每个春节,热情如火的潍柴人都是在生产岗位上度过的。在所有潍柴人的满负荷运转中,潍柴的销售额由2000年的8亿元,到2001年的14亿元,再到2004年的超百亿元。成为中国内燃机的“老大”时,潍柴人再次把成绩“归零”,并将目标调整为600亿元,旨在使自己成为中国汽车业的高标准“心脏”。

谭旭光是一位铁腕人物。他喜欢指挥乐队演奏《西班牙斗牛士》,足以凝炼出他的风格。在世界厂商云集、群雄逐鹿的中国发动机市场,他“一意孤行”地执行了多元化战略,使潍柴在汽车业萧条的2005年,竟然达到170亿元的销售总额。其中,15吨以上重型汽车、5吨装载机、中速柴油机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76%、80%以上。

“内圣外王”的境界

学会绝望。这是潍柴人成功的心得。

作为老工业基地沈阳的记者,我一次次地问潍柴人成功的秘密,他们的答案一致得惊人:“自己的天下用自己的拳头来打。”

当年潍县(今潍坊市)县令郑板桥的一首诗,现在看来,道出了潍柴动力精神的另一面:“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今年4月28日,潍柴动力和福田汽车、德国博世、奥地利AVL结成三国四方战略联盟,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同发展。谭旭光说,自主创新走到今天,已不是某一个企业、某一个环节的单一行为,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同行为。

几乎同时,“傲气”的潍柴人却一再错过了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一再坚持自己的研发。“只有自主的创新能力,才会有自主的品牌。”即使在与奥地利AVL公司这样的世界顶尖技术公司的合作之中,潍柴人也一直坚持“以我为主”的思路。在自我品牌的塑造之中,潍柴人成就了“唯我独尊”的霸气。

这种开放与封闭的矛盾,会留给外行人一连串的疑问。但是,经过国际市场历练的潍柴人知道,只有民族的自主品牌,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潍柴人,追求的是儒家“内圣外王”的境界。2005年11月8日,潍柴动力以10.2亿元的天价收购湘火炬,顺利完成行业内最大的资产并购案,至此,潍柴动力控制了中国盈利能力最高的重卡整车及零部件资产,并将对中国重卡行业进行重新洗牌。是为“内圣”。

虽说民族的是世界的,但民族品牌与世界资本之间,却存在强烈的排斥力。收购湘火炬,只是潍柴建立全球动力霸业的一小步。在外部市场的拓展和自主品牌的开创过程中,潍柴动力审时度势、游刃有余,已展现出一派“民族动力、国际品牌”的风范。是为“外王”。

“内圣”与“外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在潍柴人对如此多的矛盾进行高难度的平衡之中,我们可以读出一个民族企业奇迹般超越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