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它有什么特点?

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符合探究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强调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多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分析、讨论,明确涉及哪些知识点(新知识、旧知识),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完成任务实现意义建构。任务驱动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任务、教师、学生三者的互动,即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在“传递———接受”教学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基础上,主要特点是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 是知识的传授、灌输者, 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是知识的灌输对象。“任务驱动法”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发展而来的。它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体现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形成鲜明的“双主模式”。其特点是改造“传递———接受”传统的教学活动进程, 而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 但并非自始至终。学生有时处于传递———接受学习状态。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主动的思考与探索; 计算机有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 这些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有机的统一体。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如下特点:

1.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这个具体的任务进行。教师教学思路清晰,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 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主动参与意识传统教学模式中, 总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情绪容易疲劳, 也容易养成上课就等着老师教的依赖心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每节课教师都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具体任务, 学生在思想上就有紧迫感, 在教师讲解过程中, 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 而是有目的、有意识地紧跟教师的思路去思考。这样的教学, 完全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由于教师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导, 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己具体操作, 容易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 这样, 就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3.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围绕一个具体任务进行的, 这个具体任务将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 这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既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 也是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的过程。在学习中,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 提出实际生活中所希望实现的功能, 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例如: 在讲到EXCEL电子表格时, 有些学生就完成了全班学生期中考试成绩汇总表; 在讲到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时, 有些学生主动完成了一个“圣诞节”作品。

4.培养学生注重掌握方法, 鼓励学生主动创新

在布置任务后, 教师不限定实现任务的方法和思路及完成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这就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自由创作留有充分的余地。这样学生的作品也就会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没有雷同, 学生不但掌握了教师要求掌握的内容和方法、而且在很多操作细节上还能举一反三、灵活变化、自由发挥。真正实现“ 授人以渔”,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教学目标。我们提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其神, 略形”。在此,“神”, 是指方法, 思路;“形”, 是指具体的操作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