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文化经过哪些发展过程?

在我国,玉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玉器从旧石器时代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它记录了人类生活,社会的变迁,比金、银、铜、铁器不知要早多少年。从旧石器时代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玉器的佩带代表着人们社会地位。从碾磨的玉器到精美的玉雕作品,玉器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玉的文化随之更加丰富——新石器时代的玉龙、玉璧,商周的玉刀、玉戈,春秋的剑饰、带钩,汉代的瑞兽,唐宋的花鸟发簪,及元明清的大件玉雕,特别是清代,雕琢艺术可以说达到了中国玉雕史的巅峰。

美玉自古便得到了中国人的万般垂爱。人们往往用玉来比喻人的德性,儒家讲究“君子必佩玉”,“无故,玉不去身。”

我国出土资料证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有玉器。最初只是小玉块钻一孔用作垂饰,或象磨制石器一样,磨成玉制武器或工具。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才有雕刻花纹或磨得光滑的制品,器形也比较大,比较复杂,可算做工艺品。这一时期,玉器的制造在使用技术和工具上可能与当时的石器制造完全相同,但玉器除实用外,还有其他的需求,有些玉器雕有简单的花纹,这在石器上石很少见的。

新石器时代

距今已有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出现的玉器主要是具有实用价值的有玉斧、玉铲等生产工具和武器。此期玉器简单素朴,薄厚不一,造型不规则。基本上很少有雕琢工艺。到了晚期,玉器才逐步脱离石器,在技术和艺术上走上独 立发展的历程,并为后世玉器工艺的发展与提高奠定了社会的、技术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中国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造型生动别致的玉器,器形有玉猪龙、玉龙、玉螭、玉鸟、玉勾云形器、玉璧、玉兽等多种形式。玉器表面刻画阴线,兽面纹。特别是七十年代出土、识别的红山文化大型玉龙,更是我国最早的龙之一。

商代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代的农业及手工业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奴隶已被投入各种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手工业内部有了较细的分工。此时的制玉工艺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同时,商代的奴隶们又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青铜工具在制玉工艺中的应用,使琢玉技术显著提高。

殷商时期的玉器,其社会功能已发生较大变化。据不同形制和用途可大致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用具、装饰品、艺术品以及杂器等7类,与原始社会玉器有明显变化。商代早期的二里头文化所出的玉戈、钺、铲、圭、琮、刀、璜形玉等,其造型、雕琢、钻孔、抛光等方面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至殷墟玉器,人物、动物、神瑞等玉雕大大增加,工艺精进,并有很多新的突破,创作了不少精湛的作品。

用做礼器的有大琮、组琮、圭、璧、环、瑗、璜、玦、簋、盘等;供仪仗用的有戈、矛、戚、钺、刀等;属生产工具器形的有斧、凿、锛、锯、刀、纺轮、铲、镰等;日常生活用具有臼、杵、梳、耳勺、匕、觽等;装饰品的数量最多,有佩带饰物、笄、钏、坠饰、串珠等。艺术品较少,妇好墓所出的1件玉龙、2件玉虎、1件怪鸟都是上好的艺术品。

周代

周代重玉之风极盛,周王朝是继殷商之后的一个强大奴隶制国家,农业、手工业都很发达。就玉器而言,由于周朝重要法规《周礼》中赋予玉以德的理想和内涵,周玉离开了殷代玉器发展的轨道,向礼仪性玉器方向发展,并开辟了玉器的“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的新时代。由于玉器的世俗化、道德化,自天子以下,人人都佩玉。周代用玉范围之广、重视玉的程度、选用玉的要求和制玉的技术都超过以往。在做工方面,除双勾线外,还出现了粗犷的一面坡线等技艺手法,使造型清晰,简洁有力;细部多用阴线或平行阴线,比较强调在磨光的平面上用阴线突出其粗细曲直的对比、变化,减少了器身的起伏层次。这是西周玉的特点。春秋战国

在玉器工艺上春秋战国处于一个过渡时期。它继承了西周青铜器上的纹饰图案构思,但已出现精雕细琢的崭新风格,玉器造型也倾向于简便,轻巧。春秋战国常见玉器有琮、璜、璧、镯、环、剑饰、佩饰等,其中以玉璧和龙形佩饰最多。此外还有玉带钩、玉玺以及各种葬玉等。

秦汉时期

秦汉(主要指西汉)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此期出土的玉器件头硕大,雕饰豪放,品种繁多,技艺精湛,逐渐形成崭新的时代风格。汉代出现了玉衣、玉握、玉枕、玉剑,佩玉中出现玉舞人、玉鹰、玉熊、玉仙人、骑马、玉避邪、玉玺印、玉鸠首杖、“九窍”玉器(眼盖、鼻塞、耳塞、口含、肛 门 塞、生 殖 器塞)、仕女形在汉代佩玉俱多。玉雕动物在汉代也常见。汉代玉器写实,一反平面雕刻,代之以立体圆雕,雕琢手法突出的是“汉八刀”和双沟碾法(又称“游丝毛雕”)。“汉八刀”反映的汉代玉雕的简洁明快。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战乱频繁,因受乱 世薄葬的影响,向来玉器出土极少,这一时期的玉器发展并不突出,其总体面貌及格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这一时期玉器发展处于一个低谷期。其介于传统风格的汉代玉器辉煌期和开放的唐代玉器高峰期之间。

处于商周、汉代以来,中国玉器以礼仪用玉和丧葬玉为主的古典玉器传统至唐宋玉器逐渐以装饰玉、鉴赏实用玉为主的中古风格的过渡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玉器体现出造型简单、用途简化、装饰简朴的风格特点。这即是汉代玉器装饰风格的沿袭,也是唐代粗线条风格的肇始。

隋唐时代

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往密切,长安成为国际性都市。这时的手工业极其兴隆,手工艺品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这一时期的玉器主要有礼器、实用器(包括饰件)和宗 教器。另外,唐宗 教盛行,还出现玉菩萨、玉法 轮、玉飞天。这一时期的玉器,尤其是实用器多以圆雕镂雕为主,雕工精湛,造型别致。

南北宋、辽、西夏、金及元代玉器,是在唐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代以来,用于实用和装饰的玉器占据重要地位,玉器的玩赏和使用也从达官贵人走向市民化、世俗化。而由于南北割据和受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在玉器上反映出民族和地方特色。两宋玉器,以龙凤呈祥图案为多,由于受到当时道教、理学及书画之风的影响,出现了很多注重神态或以神龟、仙鹤、龙凤等为题材的玉器作品。元代玉器更加世俗化、装饰化,其中民间收藏品中常见两种玉挂件是环饰“春水玉”、“秋山玉”。“春水玉”反映北方游牧民族的游猎生活,主要表现为鹘捕鹅的情景,鹘居鹅首,或鹘居雁首,还有一种为镂雕荷芦鹘攫鹅,天鹅、鹘、荷叶为一层,芦叶、荷梗、茨菰为一层,首创“花下压花”玉雕手法。“秋山玉”表现北方少数民族射猎场面。“秋山玉”采取管钻镂空法,多向打孔,使作品出现多层次。

明代

明代的生产力有很大发展,城市手工业、商业繁荣,玉器制造也相当发达。这时玉雕的趋向是进一步走向世俗化。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在工艺领域反映人们要求社会安定,祈求神灵保佑的吉祥图案大为盛行。明代玉器的吉祥图案有八仙、三星等神仙,寿、喜等文字,桃、灵芝、梅、竹、兰、鹿、鹤、鸳鸯等动植物,以及龙、凤、螭虎、角端等瑞兽异禽。吉祥图案有时成为主题图案,有时做装饰点缀,表现出吉祥图案的普遍性与深入性。明代饮酒之风盛行,此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玉制杯壶。

明代玉雕追求婉约流畅、传神达意的风格,刀法粗犷有力,出现“三层透雕法”,镂雕十分精细。明代中期以后,玉琢技艺发展更快,出现了不少琢玉大师,以陆子冈最为有名,由他琢制的玉器,称为“子冈玉”。但明代玉琢在碾磨细研这最后一道工序上,存在“求形不求工”的现象。玉器行称为“粗大明”,“粗”指不表现细部,“大”即厚重,具有时代风格。

清代

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它对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巩固作出了很大贡献。中国玉器的发展,到了清代进入颠峰时期。玉雕技术集历代之大成。

乾隆时代玉器是清代玉器的代表,可概括为仿古玉和时做玉两大主流。

乾隆帝爱玉如命,乾隆时代的玉琢水平达到高峰,远远超过了元代和明代。这一时代的能工巧匠继承和运用了历代琢玉工艺的优秀遗产,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的成就和外来影响,创造与发展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的玉器艺术。尤其是清宫廷玉器美妙绝伦。清代玉雕画面极为丰富,出现了异域风格的画面。技术创制了透雕、高浮雕及各类造型。在清时做玉大量出现的同时。清代仿古玉也大量出现,主要是仿礼器,古佩饰玉,古陈设品等。玉璧仿的较多,多谷纹、蒲纹、变形龙纹,多为装饰。佩件多仿古代璜、块和汉以后的鸡心佩,并且还作出古玉泌。总之,乾隆时代玉工出色地完成了集历史遗产之大成而创新的重任,碾琢了丰富多彩的杰出作品,为我国古玉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综观我国古代玉器的流变过程及其各时代所取得的成就,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制玉历史悠久,用途广泛,形式繁多,质地莹润,碾琢精湛,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世界玉器工艺领域中独树一帜,充分表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作为我国古代玉器史重要组成部分的传世古玉,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像一颗明珠那样永远放射着灿烂的光芒,照耀着正在蓬勃发展中的现代玉器工艺的宽广路程。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