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民事法律行为?

如何判断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商场与邓某的买卖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即买卖合同关系,该合同依法成立并生效,受法律的保护。商场的营业员的行为,是代表场商的职务行为,其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由商场承受。即邓某的行为视为商场的行为,商场不能以其职员有过失而对抗善意的林某。另外从保护交易安全的角度来讲,商场的主张也是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的。当然,从材料中可看出该民事法律行为存在重大误解,属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但受一年的除斥期间的限制。

民事法律行为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行为特征

1、应是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

2、应是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的行为;

3、应是合法行为。

单方面民事法律行为和双方民事行为怎么区分

您好!

单方民事行为,又称一方行为,单独行为,是根据一项意思表示就可成立的民事行为,其特点在于不需要他方当事人的同意就可发生法律效力。订立遗嘱、抛弃继承权、撤销委托代理、免除债务、追认无权代理等行为,皆属于单方民事行为。例如,免除债务行为,有人借了你2000元,你跟他要他一直不还,最后你到他家一看,穷得连锅都揭不开了,你怜悯心大发,说钱不要还了,这不需要征得他得同意。如果你问他我免除你的债务你同意不同意?那就有点虚情假意了。

双方民事行为,是指需要两项内容互异但相互对应的意思表示一致才可以成立的民事行为。例如,合同行为、遗赠扶养协议、委托监护协议、收养协议等都是双方民事行为,其中合同行为是典型的双方民事行为。

区分单方行为和多方行为的意义在于,法律对三者成立的要求有所不同。单方行为,只要行为人一方作出意思表示,民事行为就成立;多方行为一般则要求各方行为人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民事行为方能成立,只有行为人一方的意思表示,民事行为不能成立。

以上回答希望您能满意并予以采纳。

民法总则判断民事法律行为有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五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一条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通则判断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标准有三:主题合格,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但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除了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损害国家利益外,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以及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等,并没有规定当然无效,当事人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可以选择撤销,也可以选择不撤销,撤销以后自始无效,撤销之前处于有效或效力待定状态,这样给当事人选择权,有利于公民自行解决纠纷。

如何判断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年龄、意思表达是否真实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时间怎样确定

一般情况下民事法律的行为自法律行为成立之日起生效。如果双方有另行约定生效时间或者生效条件的,则时间到达或条件出现之日起生效。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时间怎样确定

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可以分为一般生效要件和特别生效要件。1.一般生效要件分为:当事人的行为能力、标的物(是否可能、确定、妥当、合法)、意思表示是否自由和一致。2.特别生效要件则包括:附条件、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条件和期限以及某些特别法律行为所有办理的特别手续。

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民事行为: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合法的民事行为称为“民事法律行为”。不具备民事法律行为所必需的条件的民事行为,是非法的,无效的。 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 注意事项: 1.民事行为并非成立时即生效。、 2.民事行为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就发生法律效力,构成民事法律行为。 3.如果不具备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就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即不转化为民事法律行为。 记住这几种,以后就不会混了,只有这五种:合同行为,婚姻行为,遗嘱行为,收养行为,处分行为,赠与行为,奖励和获得报酬等。

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为《民法通则》所采用,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是民事行为,具有表意性和目的性,排除了事实行为;同时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以适法性位特征,不包括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以及效力未定民事行为。严格称谓是“法律行为”,中国民法称民事法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