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上所说的“过桥”是什么意思
一、过桥贷款
对于很多不常接触财务专业知识的人而言,对“过桥贷款”的认知恐怕还停留在《人民的名义》这部热播剧上,剧中大风厂的蔡成功就是因为一笔五千万的过桥贷款被人下狱从而引出了一系列的贪腐事件的。
那么,“过桥贷款”到底是什么?
书面解释为:
过桥贷款又被称之为“搭桥贷款”,是指金融机构A拿到贷款项目之后,本身由于暂时缺乏资金没有能力运作,于是找到金融机构B商量,让它帮忙发放资金,等A金融机构资金到位后,B则退出。这笔贷款对于B来说,就是所谓的过桥贷款。
在实际运用中,通常是指A公司欠甲银行的贷款马上就要到期了,但A公司向乙银行的贷款还没有批下来,所以这个时候A公司暂时向B公司借了一笔钱来还银行贷款,同时付给B公司一定的利息作为资金使用成本。当乙银行的贷款一下来,A公司就将这笔钱连本带息还给B公司,这笔钱就是“过桥贷款”,而那笔利息就是“过桥费”。
一般情况下,B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的话,会要求A公司出具一定的抵押物,可以是股权也可以是公司的实物资产。
举个例子:
韩梅在银行贷款了500万开了一家化妆品公司,到了还款期,但韩梅资金紧张周转不开,需要再跟另外一家银行申请贷款。而银行贷款需要一定的时间审批,于是韩梅就跟李雷说:“朋友,看在我们年少的情谊上,借我500万过个桥,一周就还。”李雷念在同学情谊和高额利息上欣然同意,解了韩梅的燃眉之急。过了一周,新的银行贷款批复,韩梅连本带利还了故人。这就是一笔正常的“过桥贷款”。
所以,本质上,过桥贷款起到的是“解燃眉之急”的作用,可以在紧急时刻防止公司资金链断断裂所造成的一系列严重后果。
但,“过桥贷款”本身也隐含这很高的风险。
二、“过桥贷款”的隐患
“过桥”通常意味着风险的存在,而“贷款”两字对于大多数而言更是一个敏感的词汇,两者的结合物“过桥贷款”的风险简直比“贷款”的风险要高出不止一个档次。在实际操作中,过桥贷款的隐患都有哪些?
1、资金使用成本高
过桥贷款通常是短期内的借款,一般是不超过6个月,而实际的运用中,期限越短其所承担的利率越高。
举个例子:
《人民的名义》中大风厂厂长蔡成功向山水集团借了五千万的过桥贷款,每天为4,使用6天,不算利滚利的情况下,年化率就是146%,那么折合起来6天利息就是120万。
也就是说,大风厂这5千万的贷款资金的6天的使用成本是120万,还不算抵押的全部股权。这个是不是很惊人。一旦银行断贷,高额的利息就是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2、公司的控制权面临丧失的风险
上面我们也说了B公司为了自身利益会要求A公司进行一定的质押,而质押分为实物质押和股权质押,如果用实物资产进行质押,很可能会影响公司接下来的生产销售,进一步扩大公司的亏空;如果用股权质押的话,一旦A公司不能及时还上B公司的“过桥贷款”的话,A公司就会成为B公司的一部分,之前的控制权就会全部落到B公司的手中。
所以,无论哪种质押方式,对于A公司来说都意味着极大的风险。
3、引火上身
对于B公司而言,借款给A公司固然能够得到较高的利息,但是一旦A公司出现违约情况,B公司很可能也会被A公司“拖死”。
所以说,对于“过桥贷款”的双方来说,这都是一种风险较高的资金拆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