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主观状态在法律上有没有意义
“人的主观状态在法律上有没有意义。”这句话是错误的。
主观心理状态在定罪量刑中有着重要作用。
人是依靠主观意识支配行为,在刑事方面,故意和过失的主观状态,反映人的恶性深度不同,在民事方面,故意和过失的主观状态,反映人的过错程度不同。
犯罪主观方面的意义:
1、在定罪方面,犯罪主观方面是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一个重要标准。
刑法第14条和第15条规定,各种犯罪在主观方面都必须具备犯罪的故意或者犯罪的过失要件,同时,刑法又在第16条规定,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心理态度的,就不构成犯罪。
2、在量刑方面,犯罪主观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法律对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规定了轻重不同的刑罚,因此通过查明主观方面来解决应定此罪还是彼罪就保证了正确适用轻重不同的法定刑。
其次,属于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态度范畴的犯罪动机、犯罪故意的不同表现形式、犯罪过失的严重程度等因素,表现出了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大小的不同,而这些因素往往对量刑起重要的影响作用。
因此查明这些主观因素并在决定怎样运用刑罚时予以适当考虑和体现,无疑会有助于正确量刑,体现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