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静”,万般皆“失”:一生顺遂的人,都是静得出奇的狠人
树最静的地方,往往是它的百年树洞;水最静的地方,往往是它的碧波深潭;人最静的地方,往往是那颗无往而不利的心。
俗话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唯有能静下来,方能更好地行动。倘若心不静,则神不宁,无论如何行事,都不过是“事倍而功半”罢了。要知道,人这辈子活到极致,那就是“静”。
有人会疑惑,为什么人活到极致就是“静”呢?曾听一位教授这么说到:“把“静”拆开来看,你会发现“青”年人总是喜欢去“争”,可争得越多,碰壁碰得越多,人就会慢慢地明白,原来静而不争,才是人生之真谛。”
要知道,为人处世,越争只会越“失”,唯有静而不争,顺其自然,才能内心坦荡,举止淡然而又内含乾坤。如此,才能化在“静”中积蓄力量,化“静”为动,化不争为必争,从而达到退一步而进两步的效果。
很喜欢一句话,那就是“闹市挣钱,静处安身。”当一个人见尽了世间百态,看淡了世事沧桑,他也就会明白,带着一颗烈火之心去喝酒,只能是烧灼到自己,而带着一颗静心去喝茶,才能细水长流,品出人生百态。
年轻的时候,每当读到这句话,总认为“静”不过是修身之用罢了。而当人出了 社会 ,吃过一些亏后,才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做人不“静”,只能是万般皆失。
一个学生,如果他的心总是在躁动着,甚至心气神无法安定下来,那么他将无法领会“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真谛,而只能拿着一本读不懂的书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一个职场青年,如果他总是想着一步登天,一朝成名,那么他的心也就经常“忐忑”,甚至情绪波动巨大。如此,只会是“事事”做不成,从而在职场处处碰壁而已。
为什么人不静,就会万般皆失呢?因为静的反面就是躁动,而躁动的本质,则是让人处于一种无法理性思考的情绪之中。要知道,只有静得下心来,才能明白世间之本质,生活之机巧,万物之性质,天地之变幻。一个静字,便能让人游走于天地万物之间,思考寰宇之轮转。
就像河流的水,如果它整天都是巨浪滔天,那么不出数日,它那里面就会毫无生存之物种。所以,每一条河流,都是时而静如平镜,时而雷霆万钧,因为“静”才能涵养一切,才能更好地蓄力,才能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想。
曾有一个朋友,他刚进单位的时候,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小伙子。他的目标很远大,那便是几年内升经理,再过几年后到达中层以上的管理层,从而实现走向人生巅峰的理想。
每一天,他都是带着这样的想法急冲冲地做事,虽然说他做事的速度很快,甚至效率能顶得上两个人,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过分“急”,而不懂得静。
就因为他的“急”,给他坏了不少事儿。有一次在见客户的时候,他和客户谈得不错,可最后一刻却出了幺蛾子。他从包里急忙拿出签约单给别人,可就是因为心太过急躁了,想快点完成,所以他一手便把台上的热水掀翻到对方的身上。幸亏别人没有事,不然就得赔钱了。可这件事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对方思考再三后,便不和这个同事去签约了。
就这样,他被老板骂了一顿,甚至还降了职罚了钱。在这件事过后,他才明白,原来“急”做不了什么大事,如果自己能静下来,不仅能事半功倍,还能稳坐钓鱼台。
后来的那几年,他一直把“静”当成自己生活的准则。遇到大事,他安静处之,遇到挑剔的客户,他能耐心去讲解。那几年,他升迁得很快,还被老板提拔成为老板的秘书。
为什么我们说“静”得出奇的人都是狠人呢?正是因为人性躁动,他们能把自己的天性压了下去,把这种“急”扭转了过来。如此变化,就跟冬天变化到春天一般,需要承受刺骨冰寒,才能迎来春风的洗礼。
世间之事,便是变化多端的事儿,你很难去把控,也很难跟得上。可是,只要人心“静”,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很喜欢一个词,那就是“以静制动”。不静,不过是随波逐流而已。
人生的前半段,那肯定是在闹市里“喝酒”,因为青春年少,总认为烈酒才有味道,才好喝。可喝多了就会发现,那股味道也不过如此。而人生的后半段,肯定是在安静的天地里品茶,因为外在静,内心静,才能品出世间百态,才能品出人生滋味。
在某次旅行中,曾见过一个老者静静地坐在岸边品茶,不仅如此,他还一边品一边在钓鱼,丝毫不说一句话,只见他品完茶后,一条鱼就钓上来了。那时看到很好奇,便问老者:“为何您能一边品茶一边钓鱼,从而一心两用呢?”
老者淡淡地说到:“品茶和钓鱼,本就是静心之事,如果你的心已然安静,不为外物所动,又怎能受到侵扰,让心处于沉浮之中呢?”
听完这番话后,细细品味才发现,静的生活,才能成就淡然的人生。《菜根谭》有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与老者说的话颇为相似,便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静心自在,才能顺其自然,先人一步。
著名作家林清玄的生活方式,便是“静”。在他看来,唯有静之生活,才能让人感悟到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滋味。
余生,在静中做事,在静中做人,在静中过日子,把后半生过成“人间值得”的模样。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