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抗英之路——《勇敢的心》《法外之王》背后的历史(上)

说起《勇敢的心》,大家会很容易想到威廉华莱士的大名,也会想起沧桑风笛声里,梅尔吉布森高喊着”Freedom~~~”的无畏身影。影片荡气回肠,振奋人心,几乎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勇敢的心,摄于1995年,媒体平台8.8分。讲述苏格兰民族英雄华莱士为国为民争取独立自由的一生)

时隔20多年,喜爱 历史 的观众们再一次于荧幕上看到了那段未完故事的后半段。苏格兰贵族罗伯特继承华莱士未竟遗志,继续抵抗英格兰侵略者。这就是2018年电影《法外之王》描绘的 历史 。 两部电影接连给我们呈现了苏格兰艰难的独立之路

(法外之王,摄于2018年,媒体平台7.3分。讲述华莱士牺牲后,苏格兰国王罗伯特百折不饶,继续抗英的故事)

苏格兰第一次独立战争简表(1296—1328年,相当于我国元朝时期):

其实早在罗马帝国时期,苏格兰地区就已有了 皮克特人 的聚落和小王国。相比南面英格兰地区被罗马所统治所融合,苏格兰高地部落还过着自己独立的生活,只是偶尔去袭扰那条蜿蜒起伏的哈德良长城。

(原住民皮克特人,Pict,喜欢纹身和彩绘,后来与凯尔特人逐渐融合。图为16世纪绘画中的皮克特女性,全身满布彩绘。电影勇敢的心里也有表现。)

(苏格兰人粗犷淳朴。图为现代苏格兰高地运动会,旨在庆祝苏格兰和凯尔特文化遗产。大汉们会比赛抛树干)

西罗马帝国被诸多蛮族消灭之后,苏格兰英格兰各自建立起国家。 苏格兰主要由原住民皮克特人与凯尔特人构成,英格兰则由外来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统治 。很快,持续袭来的北欧海盗冲向英伦三岛。苏格兰因地理位置原因只有北部受害,他们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苏格兰王国,又称 阿尔巴王国 。南面,阿尔弗雷德大帝经过和丹麦挪威人苦战,终于让威塞克斯王国基本统一了英格兰地区。

(《孤国春秋》剧集表现了这一时期 历史 )

不久后,来自法国的 诺曼人入侵英伦 ,击败曾有光荣 历史 的威塞克斯后裔,夺取了英格兰王位宝座。苏格兰这次也难独善其身,跟着被征服称臣。

换了血的英格兰王国实力更强,野心也更大。为了自身利益不断插手苏格兰王位继承问题,每次宫廷阴谋或者暗箱操作几乎都有他们的影子,两国关系日趋复杂。

到了13世纪英王 爱德华一世 时期(Edward I),形势进一步发展。爱德华身高1米88,绰号“长腿”。他幼时当过人质,很小就智勇双全,杀伐决断。先帮助父亲在内战中挽回颓势,率军大败国内反对派贵族,杀掉并且肢解了对手。接着又带领200多名骑士参与西欧各国的十字军东征,在耶路撒冷一带和马穆鲁克大军对峙而毫不畏惧。一次,穆斯林刺客突袭了爱德华,用淬毒匕首刺中他的手臂。爱德华立即带伤反击,斩杀刺客,保住了自己性命。

(《勇敢的心》剧中的爱德华一世,冷酷霸气)

回国后,爱德华继承英格兰王位,这时的他已经 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国王 。高税收政策让英格兰维持了强大军队和可观国力,若是有人胆敢质疑新近增加的羊毛皮革附加税,那将会马上见识到他恐怖凶暴的脾气。城市里,连续处决300名犹太人使高利贷行业陷于停滞,不肯皈依的犹太人也遭到集体驱逐。不仅国内贵族富户们深深害怕他的铁腕统治,周边各附庸国也担惊受怕。威尔士率先遭殃,爱德华接连发动两次入侵战争, 彻底征服了威尔士 ,将其化作英格兰王国领土的一部分。接下来不用明说,苏格兰人也不由自主紧张起来。

(左为爱德华一世的画像,右为《法外之王》剧中的爱德华一世)

其实即便在诺曼征服以后, 苏格兰和英格兰也实际维持着一种相对和谐的***存关系 。但爱德华一世并不打算就这么持续下去。

爱德华的雄心壮志先从政治谋略开始,清除掉威尔士以后,他便暗地布局,不断用各种手段旁敲侧击削弱苏格兰王权和影响力。正逢此时 苏格兰王位出现继承人空缺危机 ,爱德华乘机翻云覆雨,准备全盘吞并苏格兰,还要求苏格兰立刻为英军提供兵员以对抗法国。为求自保,苏格兰贵族们赶紧对外寻求盟友助力,干脆和英格兰宿敌法国建立起同盟关系,这大大刺激了爱德华一世。

利用苏格兰内部不稳,爱德华于第二年就起兵大举进犯 ,并且血腥洗劫了攻下的贝里克镇。邓巴战役里,英国人轻松取胜,抓获了130多名苏格兰贵族和骑士。接着英格兰军乘胜进攻,夺取了苏格兰每位国王加冕必用的 命运之石 ,将其带到威斯敏斯特教堂。这块石头相当于我国的传国玉玺,意义非凡,苏格兰人心中震惊可想而知。至于苏格兰新国王巴利奥尔,则被投入臭名昭著的伦敦塔关押,享受暗无天日的囚徒生活。

(英格兰国王宝座与座位下的命运之石,又叫斯昆石或者加冕石,是一块152公斤重的红砂岩,数百年间苏格兰历代国王加冕时都会坐在上面。1996年才交还苏格兰)

由于爱德华一世 坚持强硬压服苏格兰人,坚持用英格兰人英格兰法律统治对方,没有考虑盎格鲁撒克逊的管理生活方式和苏格兰人存在巨大差异 。加之缺乏怀柔政策直接导致不满情绪在各地贵族和平民中迅速聚集,苏格兰人纷纷认为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个人利益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大威胁。

苏格兰高地人从来不是孬种, 威廉·华莱士 (William Wallace),这位传说身高超过两米的强壮巨汉举起了抗英大旗(实际身高不明,但15世纪编年史学家称他“身材巨大,瘦高,四肢强壮坚挺”)。华莱士早年当过自由自在的雇佣兵,他作为射手为英格兰军队效命的经历给了自己丰富战斗经验,这对后来的接连战斗颇有裨益。

(左为华莱士画像,右为《勇敢的心》梅尔吉布森扮相)

他率先于1297年5月发动起义,带着志同道合的支持者们刺杀了英格兰治安官,开始对英国驻军和官吏展开袭击。华莱士在森林里建立起临时营地,不断吸纳前来投靠的苏格兰本地人,声势大张。

(目前苏格兰华莱士纪念馆中的彩色玻璃绘像,手持巨剑)

(5300对9000)

4个月后,1297年秋,两军在福斯河上的 斯特林桥 相遇。英军拥有包含2千骑兵在内的9000人军队,华莱士则和战友带领着5000多苏格兰步兵。英军傲慢十足,根本看不起之前一触即溃的苏格兰军队,他们选择立即过桥进攻,华莱士看到这一切,严厉控制着急于参战的部下们,他让大家耐心等待,直至英军过到一半……

(当时,英军约2000人已经过桥,一部分在桥上,一部分在对岸。华莱士发动了进攻,类似半渡而击之的战术)

(斯特林桥之战图示,苏格兰矛兵通常使用长度惊人的矛,没有太好的护甲穿着)

成排的苏格兰长矛手接到号令,他们嘶吼着端起3米多的长矛,像山洪般从高地猛扑下来。坡度增加了他们的速度力量,长矛手们冲垮了迎面而来刚过桥的英格兰重骑兵,接着掩杀后继的英军步兵队伍。由于 桥面狭窄,只能供两匹马并排通行 英军前后拥塞你推我挤,迅速陷入慌乱窘境 。苏格兰人锋利的枪头刀尖面前,英格兰士兵不管是在桥上岸边都进退无路,相互踩踏只是惨状的一部分,许多人摔进河里,像个秤砣般沉到水底,只有少数动作麻利的能脱掉盔甲浮水逃跑。华莱士举起双手剑大声呼喊,亲率部下杀入敌阵,把对方碾压的溃不成军。

(维多利亚时代描绘的斯特林桥之战,表现了英军遭受攻击拥塞一片的场景。图中桥梁倒塌是来自坊间传奇故事的影响)

吟游诗人后来用夸张的语言描写到:“华莱士手持一把锋利长矛大步向前,走进混战的人群。他瞄准前方穿着闪亮胸甲的英军将领,猛地掷出长矛。结果那尖锐矛头直接穿透胸甲刺入对方身体,让其一命呜呼,连人带马一块儿摔倒在地。”

(《勇敢的心》里斯特林桥之战和 历史 有所不同,变为平原步兵对骑兵的典型交战)

战斗以一边倒的方式结束 时,英军丢下了5000多具尸体退往南岸。苏格兰人证明了中世纪人们普遍认为最强大的重骑兵,是能够被装备并不精良的步兵所战胜,只要战术合理,指挥得当。

胜利激励了苏格兰人继续奋战,华莱士不仅击退英军,还攻入英格兰境内。因此他就任“护国主”,成为名副其实的苏格兰守护者。

(现代苏格兰人对斯特林桥战役的纪念活动)

(6000对15000)

至于英格兰,爱德华一世冷冷望着北方,他迅速集结起包含2500名骑兵(带护甲的重骑兵)在内的15000大军。英军中间,包括许多征募的 威尔士人 。他们的国家刚被英格兰征服不久,本来对侵略者并没有认同感,但很多人为了免除自己欠下的沉重债务,不得不选择从军。这些人虽然士气不高,但 精于长弓 ,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英格兰,威尔士长弓手在中世纪欧洲是强大的远程力量,属于单体弓,一般由红豆杉或者榆树制成。瞄准射击一分钟6次,概略射击一分钟可达12次,普通射手射程在200米之内)

消息传到华莱士耳中,他非常清楚爱德华御驾亲征的目的,自己已经成了英格兰眼中钉肉中刺。经过慎重考虑,华莱士不打算硬碰硬,他 决定避其锋芒,等到英格兰人缺粮断顿之时再击其惰归 ,往他们屁股狠狠踢上一脚。

(华莱士有勇有谋,只是所遇对手十分强大)

果不其然,英军虽然进入苏格兰中部,但找不着华莱士部队。并且因为天气恶劣,供应船队多次推迟,搞得英军又累又饿。那些被迫加入的威尔士人更是士气低落,牢骚满腹。不久后,英军在爱丁堡附近扎营休整时,威尔士人借着醉酒的劲儿爆发骚乱,他们都不愿意打仗,嚷嚷着要回家。爱德华一世大怒,当即派出骑兵强行镇压,结果80名威尔士人被杀,多人遭拘捕。

目前看来, 英军前景可谓暗淡无光 ,可耻撤退的结局已经摆在面前。华莱士很快得到消息,机会来了!他迅速集合6000苏格兰战士(含1000轻骑兵)赶往福尔柯克, 准备追击撤退的入侵者 。此刻,爱德华一世却露出笑容:“感谢上帝…… 他们无需来追我,因为我将亲自面对这些家伙,就在今天!

(《勇敢的心》爱德华一世率军侵入苏格兰。他可谓英格兰一代雄主,在位时国力强盛,号称苏格兰之锤。也因此苏格兰人对其评价恶劣)

1298年7月22日,战斗于 福尔柯克 开始。华莱士很清楚英格兰人会依赖他们的重骑兵,于是针对性强化了苏格兰战士们的长矛战法。如同预料,英军骑兵果然乱哄哄冲来。他们倒不傻,发现正面有片小沼泽以后,便选择从左右两翼展开包抄。

(战役前期态势,英军骑兵绕过沼泽左右包抄,未能一举取胜)

华莱士当即下令,让战士们摆出4个严整的巨大 环形长矛阵 (Schiltron),后来被世人称作苏格兰传统环形长矛阵。这种战阵由多排步兵一圈一圈站成空心环形,他们斜举着接近4米的长矛以不同高度向外伸出。防御时,前面一排跪地持矛,后排则平拿或斜放长矛,无数根密密麻麻的矛尖让人不寒而栗,完全不惧怕骑兵从各个方向突击。每个环形阵之间分布着弓箭手,后方还有轻骑兵掩护,强大而难以动摇。

(现代 历史 军事爱好者们重现的苏格兰长矛阵,还未排成环形)

两军还未接战,苏格兰方面的贵族 约翰·康明 (John Comyn)选择直接带着他的部队撤退(此人与罗伯特同为苏格兰王位竞争者,矛盾巨大)。无论基于何种考虑,这无异于在战场上出卖了华莱士和整个苏格兰。英军骑兵迅速抓住苏格兰阵地上出现的空挡,突入其中,许多苏格兰弓箭手来不及转移,被敌人骑兵杀死在阵地上。但是,长矛阵里的战士们坚定不移,在华莱士指挥下,他们用树林般的长矛抵抗对方冲锋,让英国重骑兵如同撞在了石墙上,人和马都被捅成了蜂窝。

(《勇敢的心》英军重骑兵形象,盔甲和 历史 有所出入)

(英军骑兵在环形长矛阵面前头破血流)

爱德华一世此时赶到现场,他立即制止了骑兵们的鲁莽行径。老道的他运用三年前击败威尔士长矛兵的战术,开始 调动长弓手 从正面推进。华莱士见状,深知绝不能让威胁巨大的对手从容射击,便马上 下令苏格兰轻骑兵前出 ,准备阻止英军长弓手就位。不料苏格兰骑兵刚刚冲向拦截的英军重骑兵,就见到对方人多势众,竟然一交手就吓得逃离战场,把步兵长矛兵们丢在战场上不管不顾。

不仅康明带着人开溜,骑兵也跑了,华莱士和麾下战士们陷入孤立作战的困境。 英军长弓手们在4个大型苏格兰环形阵对面依次排开,现在已经没什么能干扰他们输出死亡了。

(长弓手一般负责压制射击,利用箭头下坠的力道杀伤或削弱对手)

“弓箭手~就位~”数千枝利箭同时上了弦,指向45度天空,巨大缺乏机动性的环形阵就是他们的活靶子,或许闭着眼都不会脱靶。

“射!”一声吼叫传达出清晰命令,整齐的弓弦响处,密集箭雨划着斜线以不可阻挡之势落入苏格兰阵中。惨叫声此起彼伏,缺乏盔甲保护的长矛手们仿佛遭到冰雹打击,接连扑地倒下。威尔士人每分钟12到14箭的射击速度犹如切开了苏格兰军队的血管,要让他们在折磨中流血而死。苏格兰弓箭手们试图反击,但他们很快发现,英军长弓手射击间隙,弩箭和投石也不断袭来。

(苏格兰步兵矛兵被孤立,遭到英军长弓手持续打击)

原本强大的环形长矛阵现在弱点尽显 ,战士们端着长矛,有的拿着盾牌,但很多都没盔甲可穿,也无法组成过去罗马人那种密集龟甲阵防护。加上缺乏机动转移能力,无处躲避,又受对方骑兵威逼,不得不在箭雨下被动挨打,伤亡持续增加。

(表现苏格兰环形长矛阵的模型)

英格兰重骑兵们现在不敢随意冲锋,他们已经学乖了,不断望着国王的方向,等待进一步命令。爱德华一世并不着急,他让 长弓手们继续射击 的同时, 命令步兵从两侧向苏格兰阵容稳步推进 。华莱士已经回天乏术,苏格兰长矛兵们很多身带箭伤,只能靠着意志力苦苦支撑,环形阵慢慢变得无法维持。英军步兵手持剑盾越靠越近,开始和外围长矛兵们进行混战,把苏格兰 阵型搅得支离破碎

“骑兵,前进!”时机已到,爱德华一世终于下达了命令。重骑兵们早已按捺不住,立刻纵马一齐扑向对手。苏格兰人拼死作战,许多优秀战士倒下了,包括华莱士的副手和几位可靠的抗战派贵族。眼见大局已定,华莱士只能尽量挽救活着的人,他努力聚集残部,往北面的托尔伍德森林逃去。依靠复杂地形掩护,苏格兰战士们免于全军覆灭。

(苏格兰贵族各怀鬼胎,华莱士无力回天)

此战苏格兰方面死亡2000余人,和英军损失相当。但英格兰人靠绝对人数优势取得了胜利。爱德华一世用优秀临场指挥证明了自己一代王者的能力,华莱士则因苏格兰贵族内部不一致而陷入失败。

1298年9月,鉴于军事威望一落千丈,华莱士辞去苏格兰护国公之职。他继续支持未来苏格兰国王的可能人选,这就是 罗伯特·布鲁斯 (Robert Bruce),一位 24岁 的年轻贵族。

(《勇敢的心》罗伯特被演绎为资历尚浅,优柔寡断之人,并且出卖了华莱士。和 历史 有较大出入)

尽管罗伯特十分年轻,但他早在英格兰入侵之初就秘密参与了反抗运动,并且召集下属骑士和臣民。罗伯特这样对人们宣布:“这样的仇恨里,没人能控制住自己的血肉之躯,我也不例外。我必须加入自己的人民和我出生的国家。请你们一起跟我来,你们将成为我的助手和亲密伙伴!”

爱德华一世了解拉拢苏格兰贵族的重要性,便用紧急信件让罗伯特支持自己。结果罗伯特不屑一顾,他已经带领属下发动了反抗。 由于实力差距和缺乏经验,年轻罗伯特组织的行动没能成功,被迫对英格兰宣誓效忠 。华莱士取得斯特林桥胜利后,罗伯特深受鼓舞,继续暗中准备反抗。等到华莱士被爱德华击败,罗伯特也随之陷入困局。

(《勇敢的心》剧中罗伯特从剧本角度来说,演技非常优秀,表现出对华莱士的复杂 情感 ,以及对现实政局的无力)

华莱士辞职后 前往法国 ,为苏格兰独立斗争争取援助,可法国人口惠而实不至,总体仍持观望态度。苏格兰的自由只能继续寄希望于自身,回国后, 他毅然继续率领小部队向英格兰占领军发动游击战 ,英格兰方面则四处放出间谍,探查他的动向。

(《勇敢的心》剧中华莱士和罗伯特关系非凡, 历史 上两人交集不多,但罗伯特受华莱士影响很大)

1305年8月5日,格拉斯哥附近,一位效忠英军的苏格兰骑士兼治安官约翰·门捷(John de Menteith)通过华莱士 仆人 杰克肖特(Jack Short)的 叛变 ,乘夜 抓住了正在休息的苏格兰英雄

被严密看管押送伦敦以后,英格兰以叛国罪等名义审判华莱士。他对此镇定答道:“ 我没有背叛过爱德华,因为我从来就不曾是他的臣民。

(油画,威斯敏斯特审判庭上,华莱士慷慨陈词)

审判当然只是形式,爱德华一世无疑深信现在华莱士就等同于苏格兰抵抗运动,因此 选择了最残酷的方式来处决他,试图警示所有敢于反抗英格兰统治之人

(画作,刑场上的华莱士)

8月23日,伦敦街道两旁人头攒动,各地男女老少都聚集此处,有的幸灾乐祸,有的惊讶不堪,有的表情凝重。只见路中间是被扒光衣物的华莱士,正被一匹马拖拉着游街。穿过城区到达市中心以后,行刑官将华莱士送上绞架。当他的脖颈被绞索折磨了好一会之后,刽子手又将其放下,接着残忍的割去生殖器,刨开肚腹,扯出内脏。当着即将死去的华莱士,在面前用火焚烧他的肠子。最后才斩去头颅,把身躯砍成四块。

(著名场景)

如此暴虐的处刑方式,连见惯砍头的伦敦人也呆住了,人群中有时爆发出各种声音,有时又突然陷入静默。满地血污之后,行刑官把华莱士的头颅浸过焦油,插在伦敦桥一根长矛上。 四块遗骸被送往英格兰和苏格兰各地展示 ,仿佛炫耀英格兰的全面胜利。

苏格兰被征服了吗?爱德华一世太蔑视高地人了,他尚且不知道,当华莱士残缺的身躯悬挂在苏格兰人面前时,那股熊熊燃烧的怒火是何等炽烈。

(《法外之王》影片开始不久,英军将华莱士被砍下的手臂给苏格兰人示众)

罗伯特·布鲁斯,那位年轻的苏格兰王位竞争者,亲眼目睹了民众的愤怒,他再次加紧密谋,决意和西方世界最强大的军队做殊死较量,哪怕搭上自己的一切。这颗“ 勇敢的心 ”开始剧烈跳动,即将迎来他为了苏格兰百折不挠的斗争。

(上部完)

人皆有一死,但并非人人都真正活过。

(华莱士已经成为苏格兰人心中永远的守护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