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犯罪原因分析

据有关专家对某省中学生重大刑事犯罪的调查表明,中学生在故意杀人、抢劫、伤害、放火 、爆炸、破坏等暴力犯罪中的比例不断上升,而且又以抢劫、杀人、强奸三类犯罪突出且 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

笔者认为,当前中学生暴力犯罪的成因是多元和多层次的,是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和犯罪人 主观心理发展的缺陷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学生暴力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 受到 社会多种因素以及犯罪者本人心理的、生理的各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

1、心理原因。对中学生心理反常而导致的暴力犯罪倾向应如何解释呢? 阿德勒认为:每一个 罪犯以及其他的每个人———都遵循着这条线 ,在追求胜利,在追求稳固的地位。明显地, 每 个人取得优势地位的条件或起点并不相同,如各人受教育的环境、家庭的经济条件、自身 的 身体状况以及交往的人际关系之差异,使得每个人即使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成长,对于人 生道 路的抉择也会大相径庭。一方面,本身条件处于弱势地位的人,易产生自卑心理,出于平 衡观 念考虑,有自卑感的人总在寻求补偿,对外部世界的宣泄表现为施暴的冲动。另一方面, 除了 上述自卑的原因外,例如好奇、逆反、盲从、寻求刺激和攀比虚荣等心理原因也会诱发 犯罪 的冲动。由于中学生的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差,有时对好坏良莠缺乏全面正确的 判断, 在缺乏良性诱导的情况下,就会在畸形心理的驱使下随心所欲,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 路。而 中学生畸形心理产生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在他们心灵中不同 程度的折 射和反映。在上述畸形心理驱使下,在目标无法实现之际,就会引发动物暴力本能 的爆发。另 一层面的分析是犯罪风险心理预期对中学生暴力倾向的影响。犯罪风险的心理 预期是指犯罪 人对其犯罪行为可能招致刑罚后果的一种估计。这种估计一般在犯罪行为实 施 前就已产生,并 贯穿犯罪行为实施的整个过程。对于多数犯罪人而言,犯罪风险的心理预期 越高,在犯罪前或 犯罪过程中往往会顾虑重重,甚至会终止犯罪;反之,犯罪风险的心理预期 越低,越会毫无顾忌 地从事犯罪活动。犯罪风险心理预期受年龄、教育程度和社会环境等 多方面因素影响。中 学生暴力犯罪行为人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对自身犯罪行为可能招致刑罚 后果甚是模糊,多数甚 至过低估计了自身风险程度,而且中学生易于冲动的心理使得中学生 对犯罪风险的心理预期 受到了抑制,肆无忌惮地实施犯罪。而在进行犯罪时必不可少的手段 之一就是暴力。?

2、社会原因。迪尔凯姆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一书中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犯罪是一种正 常的社会现象,它是社会集体的组成部分。某种类型的犯罪孕育和产生于一种包含特定文化 和制度的社会类型之中,它是一种社会类型的产物,扮演了反对者的角色。具体的犯罪发 生 ,是产生犯罪的社会因素综合作用于具体的行为个体的结果。个体原因,如心理、生理因 素只 是条件性因素,而社会因素则具有决定性意义。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暴力犯罪亚文化泛 滥与家 庭暴力对中学生身心的影响。美国犯罪学家沃尔夫冈等人认为,暴力亚文化是一种习 得性的 反应,是在社会环境中被助长和整合成为一种习惯和人格特征的现象。?②虽然我国 有关中 学 生问题的法律中都一律禁止中学生接触暴力文化,但在现实中却基本没有可操作 的限制性规定。大众媒体对暴力限制太少,在影视文学作品、音像制品、小报小刊、电子游 戏中,中学生 可以十分方便地接触到暴力文化。对于中学生而言,大众传播媒体提供了一个 最佳的模仿对 象及社会化模式,因其所提供的讯息代表着时尚,若是他们无法积极模仿, 便代表他们“落 伍”了。因此对判断能力较弱的中学生而言,媒体所展现的暴力镜头很可 能造成其盲目的英 雄崇拜,更何况电影中许多血腥暴力的动作的确已成为英雄人物的“注 册商标”。我们看到 社会的影响在孩子心灵成长中担任了一个重要的角色,目前出现中学 生暴力犯罪与此不无关 系。因为在这些暴力文化的熏陶下,中学生易于形成暴力的人格特征 。?

3、家庭原因。众所周知,家庭暴力对中学生身心具有重要影响。家庭暴力是施暴者对家庭 成员进行肉体上或精神上的折磨、伤害或凌辱与压迫等强暴行为,从而使受暴者屈从于施暴 者。中学生既可以因为遭受父母的暴力侵害而受到心灵、健康上的伤害,成为家庭暴力的 直 接受害者;也可以因为目睹、生活在充斥暴力的家庭中而得不到关注和照料,感情需要 和欲 望得不到满足,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变得充满敌意和恐惧,构成反社会行为或犯罪行 为的基 础,成为家庭暴力的间接受害者。虽然我国制定了两部法律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 权益,但 是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些法律只能从表面上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利益,它们并没 有规定父母 或者其他的监护人在对未成年人实施了暴力行为后所应受到的责罚,这样就不 能从根本上解 决中学生在家庭暴力中所受的身体和精神损害,也无法帮助中学生远离父母 或者其他监护人 对其所实施的伤害。事实和数据证明,在家庭暴力发生较多的家庭中长大的 中学生,实施暴力 犯罪的可能性更大。也就是在暴力家 庭中成长的中学生 ,实施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比在非暴力家庭中长大的中学生要大,更容易实 施暴力犯罪。?

4、学校原因。校园暴力行为是中学生实施暴力犯罪的前奏曲。校园暴力是指学生间的暴力 行为(如殴打、恐吓、勒索、戏弄、辱骂等) ,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暴行( 如不当或过度的体 罚) 以及学生对老师的暴行、学生对学校的破坏行为。如果说家庭是中学生的第一课堂,那 么学 校就是中学生认识世界的第二课堂。在这里,中学生进一步学会如何看待自己、别人和社 会 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校不能给中学生良好的教育,那么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 们极 容易走上歧途。但是,在《中华人民***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和国预 防未成 年人犯罪法》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太多相关的对于学校失职的处罚,只有在《中华人 民***和国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八条、第五十二条分别规定了学校不得对学生体罚,不 得使学生在 明知是危房的校舍里学习的违反行为进行了制约。但是青少年如果在学校内受 到暴力伤害, 学校的消极行为应受的处罚,条文中却没有真正的提及,而这恰恰是最必要 的。根据众多的 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犯罪在校生都有在学校被伤害的经历,很多人曾在 校园内受到恐吓和 被欺负。这也许是学生暴力犯罪另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原因。综上所述 可知,实施暴力犯罪 的中学生往往是家庭暴力、学校暴力和大众传媒暴力的受害者。中学 生暴力犯罪行为人其实 多半也是暴力的受害者,因为他们所生活的环境便充满了暴力,诸 如家庭暴力、校园暴力及 媒体暴力。因此,要想预防和减少中学生暴力犯罪就必须首先杜 绝家庭暴力、校园暴力及媒 体暴力,消除中学生暴力犯罪孳生的土壤。?

5、生命教育的缺失原因。有时,中学生仅仅为了寻找“刺激”,或是看别人 “不顺眼”,导 致残忍杀人的恶性案件。那么,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些冷血少年杀手?一个主要原因是,学校 教育 中生命教育的缺位,导致他们对生命的漠视,对死亡认识的模糊。当他们的 欲望得不到满足或内心矛盾无法控制时,就容易引发冲动从而导致重大犯罪。因此,应该通 过生命教育,遏止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上升趋势。?

6、其他原因。中学生暴力犯罪的原因,还受自然环境、季节变化、时间等 多种因素影响。?

引起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 因是多元的。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 由 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作用于犯罪的因素必然存在主次之分。在诸多因素中, 社 会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暴力、暴力犯罪亚文化等)是决定性的,它不仅决定各种因素影 响 作用的强弱程度,而且决定青少年暴力犯罪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