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垦利区:打造村(社区)法律顾问“线上+线下”服务新模式
今年以来,东营市垦利区聚焦破解原有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模式固化、法律服务质效不高等突出问题,聚力推进流程再造、组织重构和系统集成,创新研发“云律团”平台,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模式,打破了服务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全天候全时段享受法律咨询服务,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智慧化水平。
突出群众需求导向
以集成改革创新服务模式
坚持把群众实际法律需求作为改革出发点,打破原有“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固化模式,对人员力量、政策资金、推进机制等进行整体重塑,打通了基层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一是搭建服务平台。聚焦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村(社区)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整合全区优质律师资源,组建法律顾问团,研发“云律团”平台。目前,“云律团”平台已入驻律师114名,3家律师事务所律师整体入驻,5家律师事务所正在办理入住手续,平台注册律师不断增加。二是创新选任模式。“云律团”系统自动分类并注明律师执业信息和业务专长,群众可自主选择合适的律师进行“点单”,律师也可根据自身专长选择是否“接单”,“双向选择”沟通更畅、效率更高。自8月份平台试用以来,已解答群众法律咨询680人次,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三是提升服务质效。聚焦法律顾问相对固定、涉及专业领域与群众咨询问题不匹配问题,“云律团”平台根据律师专长划分交通事故、刑事犯罪、合同纠纷等12个版块,基本涵盖全部法律咨询领域,群众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关领域精准咨询,各种法律难题足不出户即可得到解决。
探索主题场景应用
以数据赋能实现实时响应
坚持数字化思维、智慧化手段,依托大数据系统,构建起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的服务场景,实现了法律服务更加精准快捷高效。一是“全渠道”双线服务。“云律团”平台提供“线上+线下”双线服务,群众可随时随地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场景进行线上法律咨询,有效解决了法律顾问坐班时间有限、村(社区)地处偏远出门不便等问题。群众若需要当面咨询服务,司法行政部门可以通过“派单”模式发起需求,律师“抢单”后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的定位导航为群众提供当面服务,多渠道让群众达成“法律咨询自由”。二是“全天候”云上服务。针对村民咨询时间与律师坐班时间不一致所产生的信息差,“云律团”平台将原来的“8小时”线下服务升级为“24小时”云上服务,进一步优化法律咨询资源配置,以律师在线服务时长抵顶线下到村服务时长,保证随时都有在线律师,即时满足群众需求。据统计,群众在“8小时”外咨询率为45%。三是“全场景”精准服务。聚焦不同人群、不同场景,在人群密集区同步设置“法律晓屋”,通过屋内可视化应用软件窗口,即可与法律顾问进行实时视频通话、咨询交流,实现沟通无障碍、服务无距离。同时,为破解村(社区)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率不高、操作不便等实际问题,专门配置了“桌上通”一体机,凭借身份证即可实现咨询服务。目前,已在垦利区布局“法律晓屋”、“桌上通”一体机10台,并逐步向辖区内其他村(社区)延伸铺开布点。
坚持差异考核使用
以群众评价检验服务成效
注重差异化考核,突出“量”和“质”两个关键指标,不搞一刀切,评星结果与服务补贴挂钩,极大激发了法律顾问工作积极性。一是补助经费绩效发放。制定村(社区)法律顾问补助经费管理使用办法,规范单项法律服务费用发放标准,平台自动统计法律顾问的线上服务和通过“抢单”提供的线下服务费用,结合群众对法律顾问的星级评定,形成了“按量取酬、按质取酬”的绩效化经费保障模式,评价考核更加科学公正,补贴经费真正花在了刀刃上。二是顾问聘任动态调整。“云律团”系统打破了僵化的指派机制和法律顾问团人员数量限制,建立了更加规范、有序的顾问聘任机制,积极引导优质律师入驻平台,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多选择。同时,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对服务不积极、不到位的法律顾问服务资格“一票免除”,倒逼入驻律师提升法律服务质效。三是高频事项联动处置。“云律团”系统具备群众咨询事项综合分析、分级***享功能,及时将涉及重大敏感问题的法律咨询事项推送给各镇街、信访等部门,定期将咨询人次较多的法律问题推送给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辅助其分析研判、完善政策、普及法律,有效提高了各类风险隐患预测预警预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