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习俗有哪些?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都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中元节,它也被称为七月半,鬼节,地官节等。中元节最主要的传统习俗就是祭祖,祀亡魂,一般人们都会用焚烧纸钱的方式来缅怀先祖和逝去的亲人们。
也许你不知道的是,中元节其实是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那个时候,还没有中元节这一名词。而七月半则是当时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当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所以七月半只有单纯的祭祖庆丰收的内容。
中元节”这天的习俗主要有:河灯度孤、祭祖、跳天灯、祭祀土地、祈丰收等1.河灯度孤河灯度孤”也叫做“放荷花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最早是从上元节(元宵节)的张灯习俗而演变而来。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将其放入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放荷花灯的目的是普渡与祈祷,用以对已故亲人的悼念,对现世之人的祝福。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当夜幕降临,悼念已故亲人们的人们纷纷来到河边,将一盏盏荷花灯点亮投置江河湖海之中,任其随波逐流,希望以此将人们的思念之情和美好祈求带给已故的先辈,祈求平安幸福!
2 祭祖祭祖的民俗源远流长,传承千年, 是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和感德祖先文化的传统也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
“中元节”的祭祖习俗的产生,是因为民间相信自己的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才有了祭祖的习俗。
古时候,民间的祭祖非常注重祭拜的仪式,“中元节”这天祭拜的仪式一般是在七月中旬的傍晚时分举行。祭拜时,家里的当家人要先将祖先遗像供奉在祠堂,然后焚香、点烛、烧纸。这个时候全家人全部都要来到祠堂,依辈分和年龄的顺序进行祭祖礼仪。
恰巧,“中元节”的祭祖仪式赶上了小秋的农作物收获,所以这天的祭祀活动又称为“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晚辈还要把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
3.祈丰收收”的习俗与“祭祀土地”的习俗的意蕴都差不多,都是因为“中元节”恰逢小秋丰收,民间希望以此形式来祈福田里的庄稼大丰收的美好向往。“祈丰收”的习俗与“祭祀土地”的习俗差别在于形式上的不同,在古时候,中元节的晚上又被称为施孤之夜,在这天夜里,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各地都有些什么民间习俗流传下来呢?作为广西人的干饭魂,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习俗。
中元节作为中国传统祭祖节日之一,那么第一个习俗当然是祭祖了。我们广西也不例外,一般到这天都会杀一只鸭子来吃,所以也会笑言中元节为“鸭子节”。当然,鸭子是用来吃的,但是呢祭祀时却用的是鸡(一般用的都是白切鸡)。
白天拜神,请先人回来;晚上拜太公,请先人吃饭;
二更普休,送别先祖
在这里,主要说一下二更普休。那就是在吃过晚饭后,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间段,大人们组队一起在村边路口摆一张桌子,供上供品,我们这些小孩子就负责把香烛和仙香点燃插在路边,每隔一米不到就插一柱,一直插到路的尽头,别村的村边。远远望去,就像一条条火蛇在游动。最后,大人们收拾东西回家,小孩子就在路上跑来跑去玩得那叫一个开心七月十五这个日子,对我们来说有现实意义呢
传统民俗中提倡的那些价值观,比如孝敬父母、追念先人、传承文化,促进邻里和谐,关爱弱势群体,和今天社会的价值观一脉相承。中元悼亡,既有文化渊源,也有现实意义。只要积极引导,中元节仍然可以过得非常丰富。
这些就是我们广西中元节的民间习俗,那么你们的地方都有些什么习俗呢?欢迎大家留言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