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可以保障婚姻却不能保障爱情
因为太完整了,神怕我们的完整性会妨碍对神的膜拜,于是就把我们一劈为二。让分开的两个自己在地球上痛苦地游荡,无休止地渴求着我们灵魂的另一伴。
电影《真心半解》讲述了三个高中生因为代写情书而引发的一系列爱情故事,他们看似是在寻找自己的爱情,其实他们寻找的是另一半的自己。
哪怕抛弃全世界一意孤行,只要换回那个一知半解的自己,就是爱情能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很多人往往在结婚后就视对方为自己的私有物品,因此不再保有初心。但一纸婚约只能绑住两个躯壳,绑不住两个自由的灵魂。
爱有绝对的内在品质,也有客观的外在层面。内在的本质可以是最圣洁、最崇高的东西,但它的外在则受限于法律、道德等诸多形式。
如果你选择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可能会撼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跟法律,你要清楚结局。如果你不知道,稀里糊涂地就去做了,在遇到责备时才满怀怨恨,就是提前没有想清楚。
西汉卓文君在第一任丈夫过世后,遇到了才华横溢的司马相如。一首《凤求凰》感动了卓文君,两人互生情愫,一起私奔。当时卓文君还是在守丧期间,她究竟是否还爱着前夫?她是否相信永恒的、不朽的爱情。如果她相信的话,她已经背叛了前夫;如果她不相信的话,为何还要跟司马相如私奔?
后来司马相如也变心了,卓文君非常伤心,她写了一首诗《白头吟》,说夫妻情分如沟水东西流,但仍然用一句千古传诵的“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
其实,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要重新思考一下爱情当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如果你曾经在爱情里感受到了幸福和圆满,这些可以铭记一生的回忆,那么结局纵然分开了,也没有什么。
萨特和西蒙·波伏娃是一对特别的情侣,都是法国社会非常有名的哲学家。两人用自身做一个实验,看人性有没有可能不靠法律的保护,而是靠人内在的吸引力去维持关系。
他们约定,任何事情都不隐瞒,如果真的发生了外遇,他们就会告诉对方。他们不断在实验,如果对方外遇,会不会伤心、愤怒、嫉妒?怎么度过这些艰难时刻,然后更确定彼此的选择?
最后他们一直到死,都还住在一起。也被歌颂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形式让自己每一天都在接受挑战,当然很难。
同时也在鼓励我们,如果两人在一起,不是因为法律,也不是因为道德约束,那就是因为爱。
好的婚姻不需要监视,不需要限制,两个人能充分沟通,且相互欣赏。
就像舒婷在《致橡树》里描述的那样:“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婚姻里面的我们,应该做一棵独立的树,自己扎根,自己生长,而不是缠绕在爱人身上的藤,靠依附来汲取营养。
我们一生中会爱的人不止伴侣一个,还有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挚友。所有我们爱的人都是我们的一个支点,我们靠着支点过活,但绝不能把力量全压在一个支点上。
要知道“我在这个世界上只爱你一个”并不是一句美丽的话,而是充满了占有欲、自私与窒息感。这种爱是危险的。
我们希望爱是可以分担给身边的人的,爱我的人,同时也有亲情的爱,友情的爱、同事的爱,以及在生活当中还有其他能吸引他的爱的事物。
这样即使我们在恋爱中受了伤,我们也可以从其他的爱当中获得抚慰,能够早点走出伤心地。
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暂时保管就相当于给婚姻和爱情一个期限,而不是遥遥无期的桎梏,或许能使彼此更包容、更理解,也更珍惜吧。
最后我真心的希望每个姐妹们在爱情和婚姻里都要有随时离开对方的勇气和自信,那种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里的骨气、两侧外漏的霸气以及刻进命里的坚强。
爱了请深爱,不爱就放手。正如张爱玲所说:“分手时,如果还爱着,请成全他,如果不爱了,请成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