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的智囊在哪?
在中国政府幕后,有一批默默无闻,尽心尽职奉献着自己的慧心和才华的"智囊",他们用才识和专法为中国构筑了一道"智慧长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各高校及各部委下属研究机构,构成了中国庞大的智囊团.而这当中,最为外界所耳熟能详的当数经济方面的智囊人物.比如:"洗尽铅华走市场"的吴敬琏,"人民币守护神"易纲,"北大经济第一人"林毅夫,"国有股减持专家"王国刚,"国情智囊"胡鞍钢……还有更多的不为世人熟知的经济学家和学者,从事着许多重大的研究课题.
"不经意间,这些学者正在研究的课题, 就有可能改变我们今后的生活方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述.
国研中心:直属国务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中国最重要的官方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之一,1981年正式成立,直属国务院.中心成立的初衷是为国务院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下设10余个研究部和研究所.
国研中心诞生了许多中国最重量级的经济学家,吴敬琏,王梦奎,樊纲,卢中原等都出自此门.
可以肯定,国家许多重大的政策都出自这里,而像吴敬琏,刘世锦,卢中原等经济学家,本身就是国务院的座上宾.
卢中原,宏观经济部部长.在过去一年间,他在国家核心刊物如《经济研究》发表7篇研究论文,这甚至超过许多著名经济学家一生的成果.他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仅在国研室内部刊物登载的调研报告中,便有7篇得到了国务院领导批示其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卢还参与了许多中央和国务院的文件起草,尤其是财政税收金融等体制改革方案的讨论,调研或设计.
张军扩,市垢经济研究所所长.熟悉张的人都表示其卑时甚为低调,不喜欢张扬.在过去的一年中,他***完成了四项研究,为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打破地方垄断统一市场,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为政策和立法提供决策支持.他的课题报告--《关于怎样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建议》和《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构成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权威之作.他的《现代市场经济重新认识》更是为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有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部分提供了背景支持.而其正在研究的"关于直销立法"的课题,很可能为即将诞生的直销方面的法律构建基本的框架.
张立群,宏观经济部研究员.他的每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都被送到国办会议之上.这位从1986年就在国家计委研究宏观经济的年轻经济学家,直接参与了国家"九五"和"十五"计划的制定.他一直关注着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他提出的有关扩张性财政政策淡出,财政应转向社会如农村,教育和低收入人群,宏观经济应依靠货币政策进行适度微调正被经济运行形势所验证.
而他们,不过是国研中心上百名研究人员的缩影.
社科院:每年参与政府工作报告
1977年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承担许多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任务.在几十个研究所中,经济研究所,财贸研究所,金融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等都是影响巨大的国务院和其他政策部门的智囊.而董辅扔,刘国光,张曙光,刘树成则是其中的代表. 张卓元,一个外界并不陌生的名字,正是这位经济所资深的经济学家参与起草了十六大的报告.据悉,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有社科院人士参与.
李扬,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由其执笔撰写的《2002-2003年度中国金融运行分析》,成了央行进行货币政策调控的参考.在这篇文章中,李扬对2002年货币供应量及结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认为货币政策在传导机制方面正面临挑战,而对汇率问题他也提出了自 己的见解.而他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依然是克服通货紧缩","亚洲地区债券市场发展与亚洲区域金融合作","用5-10年时间完成利率市场化","中国的银行体系:历史,结构及未来改革"等观点也正影响着中国目前的金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