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华兰公公的小妾,为什么很轻易就夺走了管家权了呢?
知否:华兰公公的小妾,为什么很轻易就夺走了管家权了呢?
当初华兰回来哭诉,说自己的恶婆婆三天两头找她麻烦,一会抢孩子的照顾权,一会儿想着给她夫君塞小妾,结果明兰就给华兰出了一个“馊主意”,让华兰反给公公找小妾,给婆婆使绊子。
这给忠勤伯爵纳的妾室便是张氏,此张氏非彼张氏,可不是与明兰成为挚友的英国公嫡女、沈将军的继任正妻张大娘子。
后纳的忠勤伯爵府的张姨娘乃是良家所出,又是寿山伯夫人亲自挑选来,忠勤伯亲自点头同意进门为妾的女子。正是这个张氏将忠勤伯正妻袁夫人打败,让其丧失管家权的。
那么这张氏是凭什么做到这一步的呢?答案让我们一起从原著里找。
背后有两大靠山,让她不惧怕袁夫人
袁夫人这么多年的恶行一直都被忠勤伯的姐姐寿山伯夫人看在眼里,毕竟也是出身于袁家,忠勤伯又是自己的亲弟弟,寿山伯夫人自然是不忍心看着,袁夫人就一直这样瞎鼓捣,把袁家搅得乌烟瘴气的。
因此便决定为寿山伯寻来一个妾室,来阻止袁夫人肆意胡闹,免得把袁家弄散了。于是她便从外面寻来了明理贤惠的张氏来做忠勤伯的妾室,所以这张氏背后的靠山可不就是寿山伯夫人。
同时这张姨娘温存小意,体贴万端,待上下俱是和善仁慈。可以说是滋润了忠勤伯干枯已久的内心,得到了忠勤伯的爱意,因此在张氏的背后站着的还有着袁家的官人忠勤伯。
张氏在外有着忠勤伯的亲姐姐寿山伯夫人作为靠山撑腰,在内又有着自己的夫婿忠勤伯给自己撑腰,再加上她自己本就是良家所出,身后还有着娘家作为靠山,自然是不怕袁夫人,敢与其斗上一二。
明事理,有智谋,还有人为她参谋
张氏是一个极其聪明之人。最主要的还是明事理,不像袁夫人一样不明事理拎不清,拿着袁家财产接济娘家,最终导致袁家数年勤俭积累下来的财产亏空近半。
这张氏冰雪聪明,入府没多久就看出了袁家存在的问题。但她并没有直接说出症结,仅仅只是向袁老爷抛出了一个疑问:为何袁家勤俭,却没有结余的银两?来引导袁老爷发现了袁夫人的恶行,致使袁夫人先丢了管家的大权,再顺理成章落入自己手里。
在剧中让忠勤伯纳妾的事情最早是明兰先提出来的,后来由华兰向寿山伯夫人提出建议纳妾之事才成的,因此即便这张姨娘再无能,背后还有着华兰,明兰,寿山伯夫人三人为其出谋划策,这可比袁夫人强多了。
华兰的婆婆不能阻止贵妾进门,所以就想着进门以后折腾人家,可偏偏张姨娘温柔体贴,对待别人和善仁慈,华兰的婆婆即使再找茬,也挑不出人家的毛病来。华兰婆婆只好无理取闹,罚人家下跪掌嘴,张姨娘一声不言语,晚上就顶着一脸一身的伤痕让华兰的公公看。
华兰公公心疼自己的小妾,怒气冲冲地去问自己的老妻原因,华兰婆婆说不出所以然,只好说:她不恭敬,惹怒了我。
没有原因的处罚,忠勤伯爷大怒,说她善妒,犯了七出之条,古代的七出之条是指:不孝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口多言;窃盗。出之条也称为七弃,是在中国古代的法律、礼制和习俗中,规定丈夫休妻时所要具备的七种条度件,当妻子符合其中一种条件时,丈夫及其家族便可以要求休妻。华兰的婆婆善妒就是里面的一条。
被忠勤伯爷罚跪了两天祠堂之后,华兰婆婆也不敢再过分为难张姨娘。既然从小妾哪里占不到便宜,华兰婆婆又开始捡“软柿子捏”,要求扩建府第,让华兰拿出嫁妆,贴补家用。
这个张姨娘非常聪明,知道要在伯府立足,必须要靠山,光依靠老伯爷的宠爱还不够,还要拉拢老二的媳妇。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在张姨娘枕边风的鼓动下
,老伯爷要求查点伯府账目。
华兰婆婆一听害怕了,撒泼打滚的不同意查账,她越这样,越坚定了老伯爷查账的决心。果然一查之下发现,华兰婆婆每年都从掌上提走不少银子补贴娘家,袁家多年勤俭,辛苦攒下的积蓄,竟被亏空去近一半。
这个结果大大出乎袁家人的意外,本来华兰是想着让公公觉得伯府经济还算宽裕,没有必要克扣儿媳妇的嫁妆。华兰婆婆的大儿子以后也是要继承袁家爵位的,一看家底都没有了,只有一个空壳,所以也对自己的老娘也没有了好脸色。
最生气的是忠勤伯爷,他一怒之下,永远地剥夺了袁夫人的财政大权,要求两个儿媳代为管家,决断不下的让张姨娘告诉自己,总之,以后家里的财务袁夫人不能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