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医学界对死亡的真正定义是什么?怎么样才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
:(1)心肺死亡标志定义,美国《布莱克法律辞典》(1951年)定义死亡为:“生命之终结,人之不存;即在医生确定血液循环全部停止以及由此导致的呼吸脉搏等生物生命活动终止之时。”它从病理学角度把血液循环的停止代表心脏跳动的停止,并置于呼吸心跳(脉搏)之前的地位。这是对死亡定义从体表征象向生理病理实质的一种进步。
(2)脑死亡,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提出了脑死亡(brain death)的新概念,引起医学界、法学界、伦理学界的普遍重视。它是指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地停止,此时尽管有被动心跳、呼吸的存在,仍可宣告死亡。从1968年到1978年,已经提出的脑死亡标准有三十多种,代表性的有哈佛的标准、美国神经病研究所组织九家医院提出的标准(协作组标准)、英联邦皇家学院的标准,以及北欧、日本、中国的标准。
哈佛标准:a 无反应性,对刺激,包括最强烈的疼痛刺激毫无反应性。
b 无自发性呼吸,观察至少1小时无自发性呼吸。
c 无反射,包括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转动患者头部或向其耳内灌注冰水而无眼球运动反应。
e 无眨眼运动,无姿势性活动(去大脑现象),无吞咽、咀嚼、发声,无角膜反射和咽反射,通常无腱反射。
f 平线脑电图,即等电位脑电图。脑电图检查的技术要求包括毫伏/分钟,对掐、挟疼痛刺激或喧哗等声音骚扰无反应,记录至少持续10分钟。
上述所有试验在24小时后重复一次,并且应排除低温、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如巴比妥酸盐类中毒等情况后,以上结果才有意义。
(3)脑心综合死亡 美国卡普隆和拉斯提出了脑心综合死亡定义。
一般人常认为:心跳、呼吸停止,就意味着死亡。但是,事实上并不这样简单。如由于某种原因,人会发生突然的昏迷(休克),心跳、呼吸停止,这时如果抢救及时、得法,可使病人恢复心跳和呼吸。所以对死亡还没有公认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