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才选拔制度

唐朝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可唐朝的选才标准却有点怪,唐时的《选举志》提出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一曰身,即体貌丰伟;二曰言,即言辞辩正;三曰书,即楷法遒美;四曰判,即文理优长,这四条标准,第一是看长相,第二是看语言表达能力,第三是看书法,第四才是看文章。

以这样的标准选人,一定会让一些有才而貌陋者落选,其实,这四条标准也确使一些有才无貌者吃了大亏,留下名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晚唐著名诗人罗隐,大概就属于这类吃亏者。

据《南部新书》记载,罗隐虽然诗写得好,可其长相却相当困难,因此屡试不第,到底长相困难到何种程度呢?书中举出一例:斯时,罗隐诗之大名,不但在市井中流传,同时也传入闺阁之中,曾经当过宰相的郑畋,有个小女儿就非常喜欢罗隐的诗,甚至喜欢到了想嫁给他的程度。

而郑畋却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对女儿的天真想法,既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而是在一次罗隐前来拜访时,让女儿隔着帘子观察自己的偶像,这次隔帘观察的结果,如同时下网恋的“见光死”一样,从此以后,郑小姐就不再读罗隐的诗了,更不要说想要嫁给他这一回事了。

正因为罗隐貌陋如斯,以唐朝的选人标准,就难怪罗隐会屡试不第了,以这样的选人标准,我们也就能够理解,才华横溢而相貌丑陋的钟馗,为何会在殿试不中后,触柱身亡了,也就能够理解,何以诗圣杜甫也会屡举进士不第,可能就与诗圣的体貌不够丰伟有关,因为书中没有明确记载诗圣的体貌特征,只好在此妄言猜度了。

以这样“四项基本原则”的标准选人,是不是唐朝的官员就应当个个俊朗、人人轩昂了?当然不是!

从《新唐书》中可以知道,也有官员长相如鬼的,譬如,中唐时的卢杞就是这样相貌如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