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史可法被农民军围困,16岁小知县前来援救,为何不带兵器只带火把?
这其实是这位小知县,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通过火把来迷惑了敌军,吓唬走了敌人,救出了史可法。这件事情发生在崇祯年间,当时起义的农民军将史可法团团围住,当时情势紧迫,眼见时刻法就要被农民军活捉,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想到了桐城的县令,便托人请他救援,希望能突出重围。
而他手下一名将领主动请命,突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带着一封书信前去,像桐城县令杨尔铭求救。这位将领向小县令说明了情况,杨尔铭知道情况危急,但手中的兵力却很少,于是只好召集乡绅商议。面对犹犹豫豫的乡绅们,他苦口婆心的劝说,最后带着全乡的民兵前去营救史可法他们并没有带上武器装备,而只是每人举了两只火把,并拉开距离,整齐前行。
当时正是夜晚,杨尔铭的部队声势浩大,农民军远远的看见火光冲天,以为是大部队来了,便慌忙逃走,史可法就这样得救了。之后杨尔铭又听说农民军可能再次进犯,于是便亲自赶往泸州配合黄德功的部队一起守城,屡次击败农民军的进犯,之后由于战功显赫,从县令提拔成广东道御史。
杨尔铭通过火把营救史可法,在危难之中,采用创新思维,敢于作为表现了其聪明机智的一面。他自身具备的能力在当时那个朝代是十分珍贵的,而在危难之中他又敢于担当,不怕牺牲,这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赞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