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2012修订)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本省境内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疫源疫病监测、驯养繁殖、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

(一)国务院批准并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

(二)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的省级重点保护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

(三)省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公布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适用渔业法律、法规。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规划,建立健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体系,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所需经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统一安排。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林业、渔业主管部门(以下统称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

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在自然保护区内,行使县级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主管部门职权。第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公安、海关、城乡建设、卫生、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民航、邮政管理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实施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

在自然保护区内的乡镇人民政府及其归属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协助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依法查处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利用网络、报刊、广播电视、录像、图片、橱窗展览等形式,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或者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对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和驯养繁殖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 野生动物保护第九条 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制定和调整,由省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报国务院备案。省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由省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省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应当每五年组织开展一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建立资源档案,并根据野生动物种群动态、栖息地变化,制定和调整野生动物保护名录。第十条 每年的4月1日至7日为江西省爱鸟周,11月为江西省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可以在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繁衍地区和水域,划定自然保护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自然保护区的具体划定和管理办法,按国家及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二条 工程建设对国家或者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迁徙或者洄游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依法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相应措施保护野生动物迁徙或者洄游通道。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应当在候鸟等野生动物迁徙、繁殖、越冬、停歇地以及野生动物养殖经营场所等重要区域,合理布设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定期巡护、检查,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建立的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负责野生动物的救护、治疗、饲养、放生和送交工作。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可以设立野生动物保护发展专项资金。

专项资金包括下列经费:

(一)财政拨款;

(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

(三)国内外捐款;

(四)猎枪、弹具销售的百分之十附加费;

(五)其他资金。

野生动物保护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第十六条 因保护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和其他损失的,经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主管部门调查核实,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补偿。具体补偿办法由省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