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核心考点背诵版:第六章(下)
思修第六章内容的下半部分,这次帮帮带来的内容比上半部分多一些,小帮主们一定要耐心把这章背完哦,毕竟法律基础部分的内容是个重点。 0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1)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提,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制度基础。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由部门齐全、结构严谨、内部协调、体例科学、调整有效的法律及其配套法规所构成的法律规范系统。 (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点。 (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指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建立的有效的法治化权力监督网络。 (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依托。 (5)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指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制度及其运行、保障体系。2.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针,展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0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1.坚持中国***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坚持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应当平等享受公民权利、平等履行公民义务。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法治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将难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让法治和德治***同发挥作用,才能使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做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1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2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3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4推动法治和德治的相互促进。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从我国实际出发,不等于关起门来搞法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 05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1.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1)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规则和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法治思维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平、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 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2)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法治思维的内涵丰富、外延宽广,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解读。法治思维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和规则意识两个方面,价值取向是指如何看待和对待法律,规则意识是指个人如何用法律看待和对待自己。 一般来讲,法治思维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2.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1)法律权威的含义 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法律是否具有权威,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 一是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法律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作用,法律才具有权威; 二是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只有法律反映客观规律和人类理性,法律才具有权威; 三是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只有法律在实践中得到严格实施和遵循,法律才具有权威; 四是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只有法律反映人民***同意愿且为人民真诚信仰,法律才具有权威。 (2)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全体社会成员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不仅是保证法律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和要求,也是保障个人平安幸福的底线和红线。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对全面依法治国至关重要。 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3)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翁,是法治国家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尊重法律权威是其法定义务和必备素质。 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主要在如下四个方面: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3.培养法治思维
1学习法律知识。2掌握法律方法。3参与法律实践。4养成守法习惯。5守住法律底线。 06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1.法律权利的含义与特征
法律权利是指反映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行为自由,是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法律手段。 法律权利是各种权利中十分重要的权利,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2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3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4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2.法律义务的含义与特征
法律义务是指反映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社会责任,是保障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应该.按照权利人要求从事一定行为或不行为以满足权利人利益的法律手段。 1法律义务是历史的。2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3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4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3.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不可分割,相互依存。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一律平等。3互利互赢。4.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了公民享有一系列权利,主要包括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等。 1政治权利。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权利和自由的统称。 2人身权利。人身权利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是公民参加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公民权利的重要内容。 3财产权利。财产权利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劳动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和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财产的权利。 4社会经济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是指公民要求国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积极采取措施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加强社会建设,提供社会服务,以促进公民的自由和幸福,保障公民过上健康而有尊严的生活的权利。 5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与宗教信仰活动和文化生活相关联的自由和权利的总称,主要包括宗教信仰自由、文化教育权等。5.行使法律权利的界限
依法行使法律权利要求公民行使权利时应严格依据法律进行,以法律的相关规定为界限,超出这个边界就可能侵犯到他人的权利或者损害到国家、社会的利益。 1权利行使的目的。2权利行使的限度。3权利行使的方式。4权利行使的程序。6.公民应履行的基本法律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依法服兵役的义务。5依法纳税的义务。7.违反法定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由于违反民事法律规定、违约或者由于民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责任。 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必须承担的由国家司法机关代表国家依法所确定的否定性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