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的一部小说有推理内容题目四个字

王朔在侦探文学领域裏的试验得到注意,但是其革新意义并未为人领会,而评论大多是负面的。「作为通俗小说家的王朔,哪怕是在他自认为是「纯文学」的创作中,也脱离不了「爱情+案情」 的操作模式,他习惯成自然了」30。他的侦探故事写作可大体分为两个阶段。较早的作品均以警官单立人为主人公,后收入《警官单立人的故事》,如《枉然不供》(1987)、《人命危浅》(1988)、《无情的雨夜》 (1988)、《各执一词》(1988)等。这些故事大体上仍囿於常规侦探小说的模式、保留它的固定套路:一个或若干个警方侦探几经挫折后终於使疑案真相大白。它们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内容的改换和对主题的刻意隐匿中,而并非技巧上的。与认为王朔的作品不涉及政治的观点相反,读者会发现有些篇甚其实是针砭现实的讽寓作品。它们虽不再像《徐秋影案件》(1958)或《神圣的使命》(1977)那样明白无误的宣示一种主张,却也不是对世道人心视而不见、漠然置之。在《无情的雨夜》中一位老演员被人击伤,单立人在调查进行到一半时中止工作,听凭罪犯逍遥法外。他同情已知而又尚未被揭露的罪犯,因为该老演员对舞台生涯不识时务的留恋使更具才华的青年同事无法崭露头角。「无结局」使本应刺激的故事失於平淡,确也真实反映了文革后愈演愈烈的「代沟」问题。《人莫予毒》委婉地以夸张的笔调借一起婚变揶揄不称职的警方,只是缺少杜伦马特(Friedrich Durrenmatt)的《诺言》或罗布-格裏耶(Alain Robbe-Grillet)的《橡皮》中的微妙和形而上的思辨,单凭闹剧式的情节取胜。

《火欲——警官单立人的故事》里的《人莫予毒〉、《枉然不供》、《人命危浅》都有可能。LZ说的太模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