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说心语—每个人的快乐各不相同
我二十来岁时很苦恼,总觉得自己与周围格格不入。连男朋友都没有的年轻女孩儿,逛商场总喜欢看盘碗杯碟,身边女友没一个喜欢的,都觉得那是居家过日子的东西;当然人家喜欢的衣服饰品化妆品我也无感。我给自己找出了原因:因为我胖呀、不够漂亮呀,这些看了也白看。
那是上个世纪末期,互联网在我们那个十八线小城只是刚刚开始,我的世界就是我目所能及的范围,这个范围内的“别人”就是我评判自己的标准,现在想来,很傻;但当年,我非常恐惧于得不到我这个“世界”的认可。
(一直喜欢杯碗盘碟,前几年的“喜欢”)
三十岁出头时我考过了司法考试,义无反顾辞掉那份父母苦心谋求、我自己曾经无比向往的工作。备考的日子不轻松,是凭着“哪怕死。也得先考完这个考试再死”的信念撑下来的。周围的人开始都觉得我傻,没人相信我能考过,包括开始时的我自己;在职带娃娃爹异地非法本零基础哪一条似乎都是障碍。那段时光是面无人色灰头土脸的,恨不得能不吃饭不睡觉不洗脸不刷牙,我母亲跟我复述她一位朋友的话:姑娘再这样下去就学傻了,三十来岁正是该潇洒的时候,这么漂亮该打扮打扮多买几件衣服多出去玩玩......我笑:可是,我不爱玩呀。
当时哪里是不爱玩,只是因为有更想做的事情忽略了而已。辞职后我到了浙江,从实习律师开始,还算努力吧,我有很多年都觉得,我做助理时很勤奋很优秀,可如今我回首过去的时光,发现:不够。
每位实习律师都有指导老师,我当然也有,而且,他是一位是很严谨勤奋的人,不出差的日子每天早晨八点前准在办公室,每天晚上也必定在办公室,要么工作要么看书。当时的我非常不解,他已经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为什么还这么累?他怎么都没有任何业余活动的?
因了老师天天加班,我当时大部分时间也会在办公室加班,但这不影响我偶尔出去玩呀,我来浙江后遇到了跟我一样喜欢杯碗盘碟的小姐妹,还不止一个。再加上初到异地总希望尽快融入热衷于参加各类活动,我老师总会提醒:“你现在哪里有时间出去玩呀,哪怕没案子做也得多看书看案例,等以后你忙了完全没空的......”彼时我总觉得:我已经很努力了!如今想想,真没有我以为的“那么勤奋”。
是2011年底或2012年初吧,有一次我吃过晚饭回办公室,走廊上静悄悄的,只有老师的办公室亮着灯。我过去一看,他正坐在电脑前,用编辑软件的“剪刀”功能,一点点“剪掉”图片上多余的痕迹,一张又一张,而这图片不过是已经办结案件的扫描件,最多他自己有可能看看别无他用。我很惊讶:不好做点别的呀?吃饭喝茶聊天看电影运动,哪怕怕看看小说呢,哪一件都比这枯燥的事情好玩。我老师说了句我印象深刻的话:那些我不喜欢,我宁可这么剪剪图片,剪好了我看着开心......
好吧,这种开心我真的不懂。
时间继续流逝,2012年夏天我到杭州执业,工作日益繁忙又总在双城之间穿梭,渐渐的与周围人疏于联系。但网络这么发达可以线上交流,而且“世界”更宽广:自费参加了一些培训,看看大伽在台上侃侃而谈,都是我不曾接触过的“高大上”业务;加入了一些业务群,每每看到一些前辈同行在群里引经据典,只觉得自己小白......这个时候开始有点慌了。
这种恐慌和焦虑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的,也曾经和一些同行探讨过。当时有位前辈指出:你所有时间都用来工作和学习,就不慌了。
我以为他在和我开玩笑:怎么可能?人生还能不能有点快乐?
这位同行的回复我记忆犹新:我看一本好书、读一篇好文章,发现一个好的观点,就是快乐。
我当时也完全不懂
不懂不影响我努力跟我的恐慌和焦虑作战,执业越久越发现自己不懂不会的那么多,而且是与日俱增。我这时候开始理解老师说的:“等你忙了就没空了......”
可再没空也得一点点跟自己磨,这是个在别人眼中充满自由的行业,可也是个残酷的行业,考过司法考试只是开始,法律知识诉讼技巧你不懂不会注定无法立足。
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忙碌实在是治愈良药,我渐渐的也没了任何业余爱好,不看电视不看小说,运动是“间歇性”偶一为之。我总会自嘲“我是个无趣的人”,然而是真不能慢下来,因为恐慌和焦虑从未散去总会卷土重来。
到了2019年,焦虑已让我的神经紧绷近极致,不少朋友都劝我:“你慢一点,多出去看看,你不能除了法律啥都不懂......”
我报名参加了援藏,用半年时间在西藏那曲市做法律援助。在海拔4500米的城市,你只能慢一点再慢一点,无论是行动还是思维,一旦快是会心跳加速的,而在这里心脏出问题是可能要人命的。
这半年时光不能算轻松,高原反应、语言不通、生活条件不好,然而除了藏族百姓,还有无数的人工作、生活在那里,自己一中年女子又不是豌豆公主,也不是不能克服。其实也真觉得没什么,但我儿子会说:妈,你行的,想做什么做不成呀?那曲那么高那么远你都待了,只要你想,你就行!
这话自然是有些夸张,但我最深刻的感触是,那一直挥之不去的焦虑缓解不少:这半年业务量肯定是受损严重,不也过来了?
(2019年8月,那曲赛马节)
半年结束回到浙江,渐渐出现的一些感触简直是惊喜了。
那一天,跟闺蜜和她外地赶来杭州的亲戚谈事情,约在一家商业综合体。正事儿谈完我起身说先去逛逛,方便闺蜜和她这位亲戚聊天,因为我们接下来还有其他安排。
确实是不想逛商场,没啥需要的也没啥想买的,我进了开在商场里的书店,随手拿了一本闲书点了一杯咖啡。然后看到一段话:“他们因学习带来的快乐,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玩耍和看电视剧的快乐......”
那句话在一瞬间让我想起了遥远的以前:“我的指导老师在晚上的办公室,一页一页“剪”图片的痕迹,看似毫无意义可他说做这些我开心;那位前辈所说的:我读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看到一个好的观点就是快乐......”
(就是这一天)
然后,我想到了我自己......这几年不少人对我的评价都是“不爱玩”,无数人劝我说工作和学习是为了生活,你不能反着来呀要讲点生活品质......
我试图改变过,我有一位很有生活情趣的闺蜜,她喜欢旅行、更喜欢人文古迹文化名胜,每到一处事先会做细致攻略,到了目的地还会请讲解;会做漂亮的手工、还会自己做首饰,不是玩票是特意参加过学习班的。我在朋友圈晒过她布置的小窝,***事八年的朋友评论说:看看她那盏灯就知道比你有生活情趣,我说当然。
可是,我明明也曾做了很多很多年的文艺女青年。
我试图改变过,哪怕能找回那个曾经的自己也好,然而真勉强不来。西藏是旅行圣地,我自然也出去玩过,可在我看来哪个景点都差不多,天都是那么那么蓝,云都那么那么白,山路都是蜿蜒曲折,措都差不多(西藏的“措”是湖水的意思,去旅行会遇到很多湖,称“一措再措”),当然羊湖和纳木措还是不一样的;至于冰川也都全是雪和冰嘛,一个地方看看就行了。闺蜜听了简直崩溃:山和山不同、云和云不同、措与措,也不同......我更崩溃:就为那一点点不同,我得不断出发、一直在路上......
(西藏路上不知名的“措”和,至于著名的羊湖和纳木措,这篇文里有 走过西藏:有些景致,如白月光——纳木措 )
后来我终于放弃,有些事情我做不来就是做不来,如旅行,我确实没那么喜欢就不会觉得很快乐,何必勉强自己?快乐不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管那是什么。
年前下雪,这位闺蜜在朋友圈晒了九张图,是雪花的折纸;那一天我还是和工作为伴,刷手机时看到,我居然以为是一个折纸拍了九个不同角度......她又一次十分崩溃的回复了我一个小黄人捂脸的图标。
“发现美”和“创造美”一样,是一种能力,只要是获得能力都需要大量时间精力的积累,我没为此付出过,没有是必然,恰巧我也不觉得这是缺憾,挺好。
我喜欢跟自己过不去那就多看专业书文章案例,让自己业务水平高一点就安心一点;喜欢咖啡馆就带着电脑案卷泡一坐一下午,不用管别人是不是认为“装”、“矫情”;作为律师,语言交流是必备技能,可工作之外我不擅跟人交往,那就发发朋友圈;也挺好!
(朋友圈里的咖啡馆)
那个晚上,坐在西西弗书店的咖啡室里,捧着那本书,很安逸,心情平静。我仿佛从二十年前的自己看到了彼时,不由感慨:那个曾经小心翼翼渴求认同赞美表扬的姑娘啊,终于终于放过了自己:
我终于不再要求自己与别人相同,亦不再渴求得到别人的认可;我终于不再要求自己“精致有品味”:曾经想打算花钱花时间去学习茶道,如今还是算了,我不懂茶又怎么样呢?无论茶还是咖啡,于我只提神需要,无论再精致的美食,于我只是饱腹的需要,我不喜欢即使勉强花了时间心思给自己贴一层看似懂生活有情趣的面具,还是不会快乐.....
我也不再要求自己去看那一部部烧脑的著名文学作品,前段时间,我放弃了《巨人的陨落》,看完了《遥远的救世主》(实话说这本书我看的很吃力,个人感受并不若有些书评评价的那么“神话”,也许是文学修养不够)和《白夜行》......
人生难走的路那么多,快乐殊为不易,我就别自己难为自己了吧!
我终于可以体会到那样的快乐:看一本好书、读一篇好的文章、发现一个有用的观点......至于我曾经无比喜欢的杯碗盘碟,现在喜欢的人很多很多,各式各样的平台都有人在展示收藏品;而我如今不过看看,喜欢依旧,但是不再那么希冀拥有,新买的一套是纯白色。
这世界,原本就是多样,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快乐,无论是玩耍还是阅读、电视还是摄影,游戏或者学习工作,等等等等,每一种快乐并无分别,快乐就好!
愿每一位,都快乐!
(西藏的山和路)
写在最后:注册了这么久,一直没有用过,这是第一次发文,各项功能都不大会用。还是把公众号的文章搬过来的......希望能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