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德国是如何只用了二十年时间,从废墟中重生的?

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和德国,也算是过了一段苦日子。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秩序混乱,生产停滞。城市一片废墟,大量的难民流离失所,失业人群大幅增加。曾经衣冠楚楚的白领们,甚至都沦落到在垃圾桶里找面包。他们正在为自己曾经的恶行付出代价。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时间来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距离二战结束不过二十年。这两个国家不仅已经从战争创伤中恢复了过来,还实现了腾飞,成为了世界上有数的经济强国。

德国和日本再度崛起,有必然的因素,也有偶然的运气。

首先从运气角度而言,德国和日本在战败后碰到了一个有利于他们的时代冷战时代。

二战后,世界秩序重新划分,逐渐形成了美国和苏联两大巨头为首的两大阵营。众所周知,在国家利益面前,所有的仇恨都可以被暂时放在了一边,虽然德国把英国炸成了一片废墟,虽然美国被日本偷袭了珍珠港,但是为了对抗苏联不断扩张的社会主义阵营,他们仍然会放下所谓的仇恨,摒弃所谓的正义,去扶持这两个曾经给世界带来灾难的国家。

首先在欧洲,由于西德处于两大阵营的边界地带,自然而然成为了对抗苏联的桥头堡。当时西方国家大量的军队驻扎于此。与此同时,大量的援助物资也被送了过来。尤其是二战后美国的欧洲复兴计划,也就是马歇尔计划。

为了遏制苏联在欧洲的扩张,1948年美国政府正式推出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到1951年,美国向西欧盟国提供了131亿美元的技术援助和资金支持,其中90%是赠予,10%为贷款。而西德则获得了14.48亿美元,被援助金额仅次于法国。

在此之前,美国还提供高达20亿美元的物资援助,帮助德国度过了最艰难的那三年。此外,美国对于德国还有大量的资本投资,使得德国的经济开始恢复。

这些乃是战后联邦德国快速恢复生产的重要助力。

当然,这些援助更多的是帮助德国?恢复重建?,并不足以帮助德国在短短二十年中快速崛起,赶超英法,成为西方阵营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这些还要得益于德国人自身的努力,否则再怎么帮,也只是扶不起的阿斗。

当初德国虽然被打成一片废墟,但工业体系尚存。据相关数据表明,战后西德地区至少还保有战前70%的工业实力。与此同时,得益于德国良好的基础教育,以及战后大批难民所提供的廉价劳动力。德国的工业在短时间里得到了较高水平的恢复。

有工业产能的德国其实就只是差订单,而美国的大量资本投入,使得德国的相关企业快速发展。再加上德国工业一直以来良好的质量口碑,德国工业逐渐实现了腾飞,并随之带动了德国其他企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德国的去军事化,为自己在减去国防开支压力的同时,也收获大量军工企业改组的民企。比如曾经以造炮闻名的克虏伯公司,到60年代初,克虏伯集团的雇员已多达11万,年营业额达到15亿美元,跻身欧洲十大企业之列,经营范围包括造船、桥梁建筑、化工、纺织、塑料、水处理、炼油和核反应堆等等领域。

除了克虏伯,奔驰也在放弃用于军用的航空发动机之后,被盟军允许恢复生产,并迅速成为世界豪华汽车品牌的带头大哥。

这种军用转民用的改革,使得德国商业化的工业产业规模再度扩大。德国在二战期间完全是战争经济,GDP大部分被用于军费,这当然会导致形成战争策源地,并且根本是损害了两国的发展。

二战后德国长期没有军备,相当于可以把大量的GDP用于扩大再生产或者满足老百姓生活。再加上实施了和战争时代完全不同的自由市场制度,经济活力充分发挥。

当然,还有一点,德国的教育。德国向来是注重教育的国家,当初在战后国家最破败的那几年,德国的孩子依然有学上,吃得饱,穿得暖。国家对于他们的教育一直没有落下,而这群在最艰难阶段成长起来的人才,成为日后德国经济腾飞的中流砥柱,他们出现在德国的各个产业,并发挥着自己的实力。

事实上,人才就是一个国家崛起的根本,有了他们,德国的复兴,是必然的。

其实日本和德国很像,战后被美国的占领的时期,社会秩序崩坏,国家一片废墟,是麦克阿瑟从美国国会手里要来了援助物资,帮助日本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刻。后来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争,大多数时候都是以日本作为武器零件制造、物资后勤产出的基地,大量的订单帮助日本完成了工业复苏和崛起。

当然,日本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麦克阿瑟的改造计划。经济上,麦克阿瑟打破了日本传统的家族财阀控制,使日本经济真正的实现市场化。政治上,天皇制度名存实亡,日本从君主国家,变成了一个民主国家,这对于日本后来的社会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当然,教育不能不提。在麦克阿瑟的改革下,日本教育模式被全盘美国化,其原本为天皇效忠,服从式的封建教育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为目的自由教育。而且日本还对于教育大力度扶持,从学校的硬件设施,到教学的软件升级。这保证了日本在后来发展过程中的人出储备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