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的孩子是怎样生活的故事
在刚果民主***和国和斯里兰卡的丛林中,都可以见到被胁迫拿起武器的娃娃兵。他们挎着比自己还高的枪支,并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世界上没有一场战争是由儿童发动的,但面对战争,儿童往往是最为脆弱的群体之一。
战争和冲突夺去了许多儿童的生命和肢体,使他们无法接受教育和获得基本保健服务,并加重了贫困、饥饿和疾病。冲突同时迫使儿童们与父母分离,或者背井离乡,目睹战争罪行,或沦为战争罪犯。
当战火燃起时,孩子往往直接或间接地成为首当其冲的牺牲品。战争从许多方面改变他们的生活,即使他们没有死亡或致残,也可能沦为孤儿,或遭受绑架和强奸,或目睹亲人死亡,或经受暴力和流浪的苦难,最终留下无法愈合的肢体和感情创伤。
与此同时,战争造成的社会破坏对儿童意味着失去教育和医疗等基本服务。在战争状态下因失去教师和道路毁坏而造成的失学比比皆是。有时候,学校可能成为攻击对象。在今年9月的俄罗斯联邦北奥塞梯***和国别斯兰第一中学人质事件中,***有150多名少年儿童遇难。在印度尼西亚的亚齐省,政府军与分离主义武装冲突不断,殃及当地学校和儿童。仅2003年5月一个月间,当地就有460所学校在战火中被夷为平地。在尼泊尔,学校成为反政府武装进行宣传和招募新兵的场所,学校师生遭受攻击和绑架的事件时有发生。
过去10年中,在战火中蒙受苦难的儿童有增无减。尽管国际社会对这一问题日渐重视并采取了有关解救措施,但这形势仍非常严峻,新冲突仍在发生。
大约9年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出台了《反战十点计划》,敦促全世界关注和解决儿童遭受战争伤害的问题。如今,禁止让儿童充当“炮灰”已经成为全球***识。2000年制定的《儿童权利公约有选择性草案》将义务兵征兵年龄上限从15周岁提高到18周岁,同时呼吁有关国家提高志愿兵的年龄上限。在国际社会努力下,塞拉利昂等国战后成立的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帮助娃娃兵坦陈自己的战争经历,参与治疗身心创伤的项目。作为应急措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针对遭受战争伤害的儿童开办心理治疗项目。
国际法律文件的出台并不能完全解决娃娃兵问题。尽管战乱地区有关各方作出不再招募儿童当兵的承诺,但在实际执行国际公约方面,仍存在很大问题。与此同时,新的挑战不断显现。近年来,战争中绑架儿童事件有上升趋势,值得有关方面警惕。
此外,对于解除武装的娃娃兵,还需要对他们进行连续帮助和关注,防止他们重操旧业,并顺利地重新融入家庭、社区和社会。在基层开展促使娃娃兵重新融入社会的工作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反对招募儿童当兵的运动同样重要。
当过兵的儿童常常被家人和常规教育机构拒之门外,尤其是如果他们曾经被迫进行过针对亲朋和邻居的暴力行动。此外,有关方面需要对有关社区和家庭进行教育,使他们为娃娃兵的回归创造条件,同时提供心理和生理的医治服务。为返回社会的娃娃兵提供包括识字、生存技巧和劳动技能在内的培训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