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选官制度主要方法有哪些?

两周官吏选拔制度,春秋以前主要是世袭制,即“世卿世禄”制。奴隶主贵族凭借血缘关系,世代做官,国君不得随意任免。战国时期,逐渐实行客卿制,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中下级官吏则通过“养士"和"军功”培养。

春秋战国简介:中国特定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时期(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选拔标准由家世、财产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

选官制度的变化:夏、商、周时代:“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秦国:按军功授爵,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两汉: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制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科举制:隋炀帝以后至清末(清末新政)(唐朝时期是科举制的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