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隋唐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经济科等),明经、进士是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唐代科举分文科举和武科举两大类。文科举又分常科和制科两种。常科每年定期举行,科目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学、童子科等。其中经常举行的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六科。秀才科注重选博识高才、出类拔萃的人物,隋唐皆以此科为最高,最难。明经科注重考核儒家经典,内容分大、中、小经,另加《论语》和《孝经》。进士科注重诗赋,唐初沿隋制,仅试策而已,后包括帖经、试杂文、时务策三场。明法科注重考核法律知识,选拔司法人才,规定试律7条,令3条。明字科注重考核文字理论和书法,先口试,再试以《说文解字》、《字林》20条。明算科注重考核算术,要求详明术理。六科中后三科均为专门科目,虽列为常科却不经常举行,入仕后地位也难与前三科相比。秀才科虽最高但后来此科废除,所以经常举行的又受士人重视的,仅明经,进士两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