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容易发生哪些法律风险?
带上法律,一起去camping!
帐篷、折叠桌椅、咖啡机、星星灯、风声、青草、落日、朝阳……你向往露营的生活吗?
被疫情“封印”的日子里,我们总想“逃”出去。疫情结束后,不少人选择去露营亲近自然。
近年来,露营越来越受欢迎,有数据显示,2021年新增露营地企业超1.5万家,相关的露营器材用品的成交额也随之增长,而我们身边最为明显的体现是,越来越多人在朋友圈“炫耀”自己的精致露营生活。
这么说来,露营不仅是一项不错的享受,也似乎是一笔不错的生意。真的如此吗?国内精致露营市场一边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边又缺乏相关的规则和管理规范,导致出现很多经营问题、 社会 问题等等,实际上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体验一场完美的精致露营。
那么,如今还不成体系的露营到底会存在哪些法律问题?露营过程中又有哪些可以预估的法律风险?
提前了解相关规定
关于露营,中国消费者追求的是在一定物质基础上接触大自然的一种生活体验,因此,更多消费者青睐于设施齐全的较专业点的营地或景区,需要有葱郁的草坪和树林、人要少,最好有停车位等等。实际上大多提供露营的地方都远离市区,对消费者而言“远”会是个排除项。
于是市区内的景区和公园成为他们的目标,但现实是很多城市绿化地并没有警示牌,消费者跟风搭帐篷,刚搭完帐篷就被景区工作人员或者公园保安驱赶。因此,事先了解哪些地方允许或者禁止露营很重要,例如有些规定就明确说明禁止露营:
1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明确发布了通知:水源地露营烧烤野炊等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2
《无锡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条规定:擅自占用城市绿化用地,责令限期退还,恢复原状,可以并处占用城市绿化用地面积每平方米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3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张家口承德地区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决定》第三十二条规定,禁止在草原上野外宿营、野炊。
刑事犯罪
1、失火、放火
在传统的野外露营中,生火煮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营地又是置身在大自然中,周围都是可燃物,露营者通常使用明火,如果用完不及时灭火,火星扬起,很容易导致山林失火,触犯失火罪。
失火罪 ,是指因行为人的过失引发的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安全的行为。《刑法》第115条第2款规定,犯失火罪应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放火罪 ,是指行为人故意纵火,危害公***安全,无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都应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刑法》第114条、第115条规定,犯放火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捕猎、采摘野生动植物
生火煮饭,如果有人想要尝试当地的“新鲜食材”,还请打消这个念头,因为你并不知晓你想猎捕的对象到底是不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也不知晓当地是否属于禁猎区或者禁猎期。贸然捕猎、采摘野生动植物容易构成刑事犯罪:
非法捕猎罪 :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非法捕猎 、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罪:违反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法规,以食用为目的非法猎捕、出售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最高可以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可以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视情节严重性,最高能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 :违反国家规定,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的,最高可以判处7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因此,还是建议自带食材去露营,抓捕野生动植物不仅可能会犯法,还存在一定的生命危险。
3、盗窃、抢劫等
露营期间,如果有人心生歹意,无论是谋财还是害命,绝对是游走在刑事犯罪的边缘。
通常而言,盗窃、抢劫他人营地、帐篷里的财物的情况较多。 盗窃 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可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暴力、胁迫抢劫 他人财物的,最高可判处10年有期徒刑。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因此,露营要注意保管个人财物,不要远离帐篷或者营地,离开时最好留下一两个人看守,也不要带过于贵重的财物露营。
民事纠纷
一般而言,发生民事纠纷的情况更多,而民事纠纷无非就是出现人身、财产遭受损失,对方需承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那么在营地里,一般会有怎样的民事法律风险?
1、被风绳绊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