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中世纪著名哲学家之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公元354年11月13日-430年8月28日),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封为圣人和圣师,并且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对于新教教会,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神学著作和《忏悔录》中。在皈依基督教后,极力攻击世俗文艺(如荷马史诗)。他把哲学和神学调和起来,以新柏拉图主义论证基督教教义。

奥古斯丁 - 生平

奥古斯丁生于北非(现今的阿尔及利亚)。父亲是很有地位的异教徒,为人懒散偷安,贪恋世俗,直到临终的时候才信主受洗。奥氏的母亲却是个忠诚的基督徒,她对这在信仰上已死去的儿子深恶痛绝。奥古斯丁有两种性情;一种是放肆于性欲中的性情;一种是专诚向上,追求真理的性情。也许父母双方的品性,都遗传到他一人身上。因此,奥氏的心灵深处成了善恶剧烈斗争的战场。

奥古斯丁虽放纵于情欲最早,但追求真理也觉悟最速。奥氏的悔改是在三八六年夏日将尽之时,他离开了情妇,辞去教职,退居在一处山庄,与诸友人***研哲学,三九一年,他往希坡去受职为神父。四年之后,又继承主教一职,受职后不久,当地主教全权都归在他手中了。

在希坡,奥氏为非洲那一带地方创建了第一所修道院,余生则致力于牧养教会、宣讲福音、救济贫弱等事业上。余暇就从事写作。奥氏的神学思想与他的生平一样多采多姿,一方面维护圣经正典的确立,其思想影响西方罗马教会尤深。他又确立了基督教哲学;他以神为中心,启示为基本,而哲学则为神学的使女;他主张信仰使人看见真理,后因热病,逝世于希坡,终年七十六岁。

奥古斯丁 - 思想体系

奥古斯丁认为美是分等级的,最高的、绝对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体美是低级的、相对的美。他主张美是绝对的,丑是相对的。孤立的丑是形成美的积极因素。这种看法具有辩证性。

奥古斯丁主张艺术应抛弃现实世界而反映上帝,达到为宗教服务的目的,人欣赏艺术作品实际上是欣赏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上帝的理念。他认为世俗艺术是不真实的,它挑动人的邪恶欲望、使人远离绝对美的上帝

奥古斯丁把古希腊哲学,与基督教教义糅合在一起,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一种基督教的美学思想。他提出的“神性美”的概念在基督教世界中经久不衰。因此也可以说,古希腊的美学在中世纪并没有完全断裂,而是在一种新的融合中发展。他关于美与丑的关系的说法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充满一种辩证的意味和智慧。

奥古斯丁 - 著作概述

其著作可归纳为五大类;神学、释经、伦理证道、哲学和自传。杰出者有《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 《论自由意志》《论美与适合》 。前者乃奥氏的自传,他以亲身经验来见证神在人身上奇妙的作为和恩典,提出人可以与神亲切来往的概念,乃一切宗教经验著述之典范、世界之名著,传诵直至今代。

名言:

惩罚是对正义的伸张。—— 奥古斯丁

如果法律是非正义的,它就不能存在。—— 奥古斯丁

习惯如果不加抗拒,很快变成必需品。—— 奥古斯丁

如果没有正义,政权是什么?不过是有组织的强盗罢了。—— 奥古斯丁

国家一旦没有了正义,就沦落为一个巨大的匪帮。—— 奥古斯丁

悭吝人好比地狱,吞咽得越多就越想吞咽,贪多无厌。—— 奥古斯丁

上帝颁布我们不能遵行的诫命,是要叫我们知道应当如何向他祈求。—— 奥古斯丁

万物的和平在于秩序的平衡,秩序就是把平等和不平等的事物安排在各自适当的位置上

—— 奥古斯丁

人与人的友谊,把多数人的心灵结合在一起,由于这种可贵的联系,它是温柔甜蜜的

—— 奥古斯丁

习惯如果不加抗拒,很快变成必需品。

—— 奥古斯丁

习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它的奴隶

—— 奥古斯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