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之学的由来
老子之学的由来:
关于道家思想的起源。一直以来人们都以老子(老聃)为道家的创始人,其实道家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太古二皇时期(即伏羲与神农),在《淮南子·原道训》中就有:泰古二皇,得道之柄论述;在汉代班固的《艺文志》中对道家的起源有如下描述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班固认为道家源来于记录历史的史官;而且据《艺文志》记载:道家思想最早出现在《黄帝四经》以及《太公》、《伊尹》等著作,并非《道德经》。我们知道在作《道德经》之前,老子曾在周王朝的国家图书管任职,在那里他一定接触到了很多史料及远古先民的文化思想。
结合这几点,我们可以得出:道家思想是老子总结古圣先贤修身治国之术,完善而成的一门学派。老子的主要思想与评价
。《老子》认为人生正确的生活方式是遵循自然法则的无为,他认为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人只有顺应自然之道,不逆势而为,才可善胜。
道家的思想渊源来自古圣先贤,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在远古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必定是顺应自然之道。可笑我们现代人经过工业革命,就以为可以征服自然。岂不知当人类过度掠夺自然资源打破平衡之时,我们的一切努力,在顷刻之间便可灰飞烟灭。《老子》教导我们要以有无相生,祸福相依的动态思维看待事物,认为天地间除了道,没有事物是一成不变的。人生的最高境是致虚极,守静笃。人生在要世放空心态,不生妄念,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比如古代的尧、舜圣王,他们垂拱而治天下,顺应天道,不求私利,功成之后又禅让全身而退,这便是人生至高境界。
庄子认为人活在世上须旷达处之泰然,也就是要洒脱、自由,无拘无束,凡事不要太较真,所以才有了“逍遥游”,如“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老子提出了“无为”的世界观,庄子则给出了“方法论”,那就是去处各种欲望,开始于正,然后“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无为的境界,也就是道教所说的神仙。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倡“仁政”和“亲民”,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的仁,在人性方面也有体现,孟子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是“善”的。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