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起草公文文稿的几点建议
按照中***中央政治局关于转作风、改文风的八点意见和《党政府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结合工作实际,对起草公文文稿提出几点建议。
一、起草公文要规范标题
(一)公文的标题要眉清目秀。 标题是公文的“眼睛”和“窗口”,是公文所有组成项目中经典的要素,体现了语法、修辞和逻辑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技巧。
(二)公文标题要简洁明确。 公文标题是对公文主要内容准确、简要的概括,起草公文要根据公文内容恰当定位发文机关、发文事由和文种。如经常看到《×××管制通告》,自己很纳闷,管制什么?谁要管制?停下脚步,认真学习后才明白,是×××交通管制的通告。建议修改为《×××关于确保交通和出行安全的管制通告》,既表明了事由,又点出了主体。简洁不是简单,需要说明白、讲清楚。
(三)介词使用要恰当完整。 介词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同构成“介词短语”,整体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表明跟动作,形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对象等。如关于和对作介词时,都表示引起某种关系者,作为表示方向的虚词,两者不易同时使用。在起草公文中要恰当运用,避免出现不当的理解。
二、起草公文要循规切实。
(一)符合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 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是我们进行各项工作的依据,也是起草公文的出发点。起草贯彻上级机关的公文时,不能原原本本地照抄上级文件,应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与上级文件精神吻合,符合本地发展需要、有利于发挥当地群众积极性、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落实措施。
(二)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笔者调研发现,公文存在着:一是所拟文稿与现行公文规定不统一。同一个问题,有关公文从不同侧面作出规定,矛盾而不相互协调配合。二是未能与时更新。代拟的公文根据实际调整了相关规定但在新印发的公文中未注明,让执行者无所适从。起草公文时,要掌握起草公文涉及领域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了解现行有关公文的情况,对因政策变化,与现行公文不一致的新措施,要深入与相关部门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确保本机关所发的公文之间,本机关公文与其他机关所发的公文之间,与实际情况相符。不一致的规定,要在新制发的公文特别予以说明,所拟制公文的新规定与原有规定的不同之处并非相互矛盾,是为适应新情况所作的调整。文件相互配合,前后一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三)完整准确地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图。 公文起草要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和领导的意图,是做好公文执行的最基本要求。公文有特定的发文主体、特定的执行主体和读者、特定的内容、特定的格式、特定的语言等。起草公文要做到谋上位思考、虑中位执行、享下位受益,有谋政的思路、贯彻的考虑、受益的思维,用明确、果断、有力、通俗的语言将政策说清、讲透,准确、完整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图。《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相关负责人应当主持、指导重要公文的起草工作。”机关负责人从政策的把握、实践的丰富等方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科学的实践 经验 ,更能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的真实意图。
三、起草公文要严谨准确
(一)起草公文逻辑性要强。 起草公文时,要用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严密思维将公文考虑周全细致,要立得稳、说得清、经得起推敲、耐得起琢磨。公文的有严格的三段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起草公文时,“是什么”要说真讲实, “为什么”要讲透点明,“怎么办”要具体明确。公文开头、结尾和中间各部分的安排必须井然有序,严密紧凑,全文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起草公文观点要突出。 《条例》第十九条规定:起草公文一是观点鲜明、主题突出。在公文的开头处以极简单的文字表明全文的主旨或中心观点,做到言简意赅,切中要害,是与非,赞成与反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观点突出、语言鲜明,主旨突出,杜绝前后不一致,直陈其事,直截了当。一翻就明白公文要说什么、干什么、怎么干?
(三)起草公文要朴实准确。 内容朴实在春秋之世的孔子,主张“凡事莫过实,辞达则足矣,不烦文艳之辞”有过论述。起草公文须表述朴实、无华,真实、公正、客观,准确无误地把思想内容表述出来,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产生歧义,不允许有任何欠缺、不当或失真。
(四)起草公文要简洁。 简洁是公文的要求,不说废话、套话、官话。人民日报作出了榜样,报道时,紧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没有了高度重视等务虚的语言,简洁明了,一语中的。起草公文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文中的内容,用简洁的文字将公文表达清楚,杜绝东拉西扯、啰啰嗦嗦。
四、起草公文要会签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公文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起草单位必须征求相关地区或部门的意见,力求达成一致。”会签是公文必经的程序,也是保证公文客观、公正、务实,具有强制执行力的保证,公文是传达贯彻上级机关的意图,牵涉各个部门的利益,如果不进行协商,公文的执行力会大打折扣,不利于公文为民造福,为民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