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端木偶戏的传承保护

信丰手端木偶戏兴起于什么时代,已无从考证了,据说最早是湖南人根据汉调演变而来的,随着客家人的南迁,这种艺术形式就流传到了信丰,并在当地生根开花有了较大的发展,广受农村百姓欢迎。平日里谁家建房造厅,都要请“小王班”唱上一出。而艺人们则走村串户,送戏上门,长年演出无间歇。在当时,艺人们吃香的,喝辣的,风风光光,而手端木偶戏也红极一时。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日渐现代化的农村,手端木偶戏早已风光不在,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信丰县铁石口镇是块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沃土,手端木偶戏技艺也较完整地传承了下来。铁石口镇高桥村的刘洪垣老人,75岁高龄仍能表演手端木偶戏,偶尔也外出演上一场。据了解,手端木偶戏艺人以前在信丰境内的各乡镇都有,如今只能在铁石口镇等少数几个乡镇才能找到少数几个老艺人,且年龄都较大。由于该行当较辛苦,经济效益又差,年轻人都不愿意学。

信丰手端木偶戏艺术从业人员已明显稀少和老化了,后继乏人加上文化多元化的冲击和青年人娱乐取向转变,使手端木偶戏面临着消亡的危险,这一宝贵的传统戏曲形式亟待抢救、保护。 为了保护手端木偶戏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06年开始,信丰县特地投入人力物力将手端木偶戏这一项目申报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手端木偶戏进行了录像、摄影、文字记录、建立档案等保护措施;拨出专款为手端木偶戏从业人员添置了一些设备,并邀请参加了该县的民俗文艺汇演。 让信丰手端木偶戏得到更好传承的主要工作:一是营造环境。要对这一客家文化艺术给予足够的重视,组织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研究、保护,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它,将其列为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每逢重大文艺活动或节日可由政府买单,请手端木偶戏艺人到县城或圩镇为广大人民群众演出。二是培育艺人。三是创新艺术。手端木偶戏有其传统的艺术特色,但要进行研究,创新表演形式和表演剧目,以适应现代文化发展的需求。四是加紧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