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公民的道德与伦理常识》你有哪些心得体会?

学习选修《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的理解和体会《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是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选修课程之一。通过学习,我认为这些问题是我最关心的。为什么开这门课?这门课程的性质、特点是什么?有哪些重点和难点?我就针对以上问题做一些阐述和学习体会:一、《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教材的设计思路(一)《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贯彻了《新课标》思想政治课程的总体设计理念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二)《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选修课,体现了选修课教材贴近学生、重视素质教育的目标新课标打破了传统的只有必修课的模式,将教材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模块。在高中阶段开设选修课,既有利于建构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课程框架,有利于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功能,又符合现代社会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趣、兴趣、志趣,对课程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突出了探究性学习的特色。新课标对探究性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为探究性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而探究性学习的开展,能够更充分地实现新课标的设计理念,从而使思想政治课程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根据上述设计思路,《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关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现代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关注与现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伦理问题,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了解反映社会进步和时代特色的伦理新观念。二、《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教材的特点(一)专题性叙述方式本教材内容,没有沿用伦理学的学科体系模式,而是采用“专题”的叙述方式。 专题一、二讲授“公民道德”,以中***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理论基础; 专题三、四、五讲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凸现的经济、科技和环境伦理问题,这三个专题(经济伦理、科技伦理和环境伦理)属于新兴的“应用伦理学”的内容。(二)以问题引导探究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教材从生活现实出发提出的诸多伦理和道德问题,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材的编写,使用了史论结合、事理结合的表现形式,每个专题都以“问题”为中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激发高中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高中阶段,引导学生对伦理和道德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三、《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教材的编排结构 (一)教材结构简介 本教材的结构分为专题、框和目三个层次。 1.专题。每个专题下都有各自的序言,简要地概括本专题所讨论的主要问题,说明学习本专题的意义和目的。 2.框。这是专题下的层次。每个专题由3—4框组成,考虑到教材的学习进程,每一框的内容大体可安排一个课时讲授。 3.目。这是框下面的层次。目构成了教材的基本单位,展现了教材的具体内容。 (二)辅助性内容 本教材设有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程正文的一些辅助性内容。 1.相关链接。这是对与正文内容相关的事例、资料、数据等的引证和表述。 2.名词点击。这是对相关概念、术语的介绍或解释。 3.专家点评。这是对疑难问题的解析和拓展性说明。 4.经典语录与名人名言。教材提供了一些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经典语录和名人名言。 (三)活动导入 在教材的内容设置上,一般以案例、情景、问题等导入正文。这样做的目的如下。 一是通过案例、情景、问题等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思考和探究的课题,带着问题去学习教材内容。 二是这些案例、情景、问题等导入性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正文之前,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观点论争,有利于学生积累相关的知识,并拓宽探究的思路。 (四)活动建议 每一专题学习结束后,设有本专题的活动建议。学生可根据活动建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和探究。 活动建议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和自主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科学地安排和组织活动建议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本专题内容的深入理解,巩固本专题的学习成果。四、《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教材的内容(一)新调整的问题 1.课标中的四个专题变成了五个专题。 变动在于:课标中“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与要求”专题,现在变为“公民道德建设”和“公民的道德生活”两个专题,由于这一变动,增加了与公民道德有关的内容分量。2.与课标相比,一些专题的名称有所改变。 除“公民道德”部分以外,“辨析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要求”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要求”“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伦理困惑”变为“对环境的伦理关怀”。虽然专题名称有所改变,但这些专题所讨论的问题和讲授的内容,与课标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3.不同专题之间的内容有所整合。 课标中“辨析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要求”专题,关于“描述职业活动和职业精神在经济生活中的表现,理解提供真实、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职业伦理的基本要求”的内容,没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要求”专题予以讨论,而是合并到专题二(“公民的道德生活”)的“工作岗位上的职业道德”之中。(二)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的公民道德 本教材的“公民道德”部分,着重讲授道德在个人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的巨大作用。党和政府一贯重视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 如何使学生充分地认识道德之于自身全面发展的意义、自觉地实践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性?仅仅告诉他们道德上应该怎么做是不够的,还要使他们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作为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教材,《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的“公民道德”部分,着重讲述道德与公民自身发展以及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对道德的重要性进行了入情入理的分析,从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三个领域,告诉学生,道德是每个公民都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对个人的生活有重要的价值,而且有利于公民个人处理好与他人和社会的交往关系。 (三)体现时代特色的“应用伦理” 1.关于应用伦理学。 应用伦理学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九十年代起在我国开始受到重视。由于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伦理学提出了诸多的现实问题,要求伦理学对此作出解释和解决;同时,伦理学自身的建设也不能停留在纯理论的层面,它必须随着历史和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革,使伦理学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伦理学应运而生,并引起了相关学界、政府结构、社会团体和一般公众的广泛关注。 在世界范围内,应用伦理学的研究已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应用伦理学基本理论以及其具体领域的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应用伦理学具体领域的应用研究,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经济伦理、科技伦理、环境伦理、生命伦理、政治伦理等领域成为当前应用伦理学研究的热点。只要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中出现新的事物和新的成果,都会引发与之相关的伦理学讨论,人们期望通过这些有意义的讨论,对新事物和新成果作出是否合乎伦理的评价和判断,并以此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伦理问题。 2.本教材选择了应用伦理学中的经济伦理、科技伦理、环境伦理三个重要的领域予以讨论。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而言,既是全新的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能够切身感受到的现实的伦理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五、《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本课程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课程的衔接问题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经开设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等课程,本模块有关“公民道德”的内容在上述课程中多少有所涉及。在讲授过程中,要结合高中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掌握的道德知识,在此基础上,强化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去思考遵守道德规范、做有道德的人背后的道理,讲授的重点不是“应该怎样做”,而是“为什么要这样做”。“公民道德”内容的讲授,不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相关课程的重复,而应有较大程度的扩展和深化。 (二)教师对相关新知识的学习问题本模块中经济伦理、科技伦理、环境伦理三个专题,是应用伦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对我们教师来说,这些内容是新的知识,有可能超越了已有的知识结构。如果不了解、不熟悉与本教材有关的应用伦理学知识,那么,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就比较困难,而且也很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因此,为了更好地讲授本教材,我们要进行应用伦理学的知识培训,是不可缺少的学习环节。同时,我们自身也要有意识地学习和思考应用伦理学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相关知识素养。

追问:有点偏题回答:崭新的大学生活让我们这些还有点朦胧的新生感到新鲜却又不知所措,在学习、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思考去解决,去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但是,人的思想总是随着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的经历而丰富的,本学期,我们系统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结合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学习的感受,所见所闻所思,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追求。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作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公***必修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使我们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其中,政治修养是核心,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重点,心理修养是基础,学习成才修养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可以分为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三个部分。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重点,在适应转变、健康成长部分,是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决心;树立科学的世界现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在树立理想、把握人生部分,是树立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产主义接班人。在提高修养、完善人格部分,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培养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提升 ——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我认为,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重点,是在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和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方面。生活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不容易的,把人生划分成若干个阶段,大学似乎是最美好、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第一章,就为我们详细而系统地介绍了大学生活,使我们对自己的大学环境有了全面的理性认识,在一些突入其来的问题,有了应对思想准备和认识方法,起到了引路标灯的作用,对大学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有了指南和参考。对新生的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思想情绪不计其数,环境的陌生、生活的适应、学习的压力、情绪的波动,总能在人最脆弱的时候蜂拥而上,加之我们的心态并不成熟,很容易被困难折倒,进入误区。大学较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完全是一种全新的阶段,少了拘束,自由多了一些;少了督促,自觉多了一些;少了古板,灵活多了一些。这些新的变化要求我们学会接受并且适应转变,健健康康地成长。《思想道德修养》课中从不同角度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迅速调整方位,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人生的品质在于不断地净化 ——树立理想、把握人生。在《思想道德修养》课里,对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方面,我认为,要树立好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信念;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产主义接班人;树立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决心;树立好科学的世界现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

首先,要在掌握基础知识上下功夫。

学习如建筑。众所周知,楼房越是高大,根基就是越要坚固,否则,再漂亮的外观也是无济于事;同样道理,要学好一门课,首先要在掌握基础知识上下功夫,尽管基础知识看似简单、枯燥、甚至于庞杂或琐碎,但基础不扎实,就很难深入,花费再大的气力,终究是收效甚微。

其次,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

学习是件苦差事,特别是对于广大的自考生,更是如此。因为自学不象在校生那样有便利条件,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随地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所谓自学,说穿了就是:自己是“自我”学习的设计者;自己设立目标、自己制定计划、自己安排时间、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这之中的困难、困惑、甚至是困扰……是可以想象的。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客观情况的不尽人意,却可以锻炼自学者的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习惯的培养和形成,乃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古语有“书读百遍,其神自现”的说法,所谓的“自现”,决不是自己出现,而是通过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独立过程才得以实现的。一本书,从厚到薄,再从薄到厚,是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只有把书从“厚”啃到“薄”,就剩下提纲挈领了,其余部分全被吸收了,尔后,再还原回去,经过数个回合,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运用自如,对答如流,也就不担心考什么了。而这之中,不多动脑筋、不勤于恩考,行吗?在卷面中,还有的考生连题都没仔细看,就把另一个题的答案,原封不动的搬上了。有的将简答题,做成了论述题。这都是没有多动脑筋认真思考的结果,或者根本就是概念不清。自考试题的第二部分,即三、四题,前者是简答题,后者是论述题。所谓“简”,就是把主要的内容,回答出来就可以了,不用解释,不要小题大做。因为这样做的结果,既不符合要求,又浪费了自己的时间,等到做后面的题时,就来不及了。考试第一重要的是掌握好时间,其次就是审题。回答问题时,张冠李戴、小题大做、“大事化小”,多半都是在审题上出了毛病。就论述题而言,所谓“论述”,则是又要理论、又要叙述,其中包含有论点、论据、论述和结论,很有点小论文的味道才行。可是我们有的考生,只写了几条摆在纸上,光有筋,没有肉:也有的洋洋大观,没有论点,重点不突出。这些都是应该克服的。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要联系实际。

理论不联系实际,等于一纸空文。回答问题时,不联系实际没有说服力。在自考试题中,曾经有一道关于集体和个人关系的问题,只答出三个要点的就给3分。三个要点大概是:1是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矛眉统一体;2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是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而这第3条,几乎80%以上的人没答出夹。令人深思!由于时间所限,暂谈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