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案后不立案 属于什么行为
所谓不立案,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下同)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进行审查后,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追究刑事责任时,依法不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诉讼活动。
一、立案与受理的区别
1、“受理”是指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进行审查后,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予以接受并决定立案审理,从而引起诉讼程序开始的一种诉讼活动;
2、“立案”一般是公安局、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按照管辖范围,迅速受理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进行登记,备案,以便侦察审理的活动。在此,受理不一定立案,但立案却必须受理在先。
二、立案受理后多久开庭
1、从立案到开庭,原则上不超过3个月。 《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
2、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三、立案后被告会收到什么
1、一般来说,法院的受理案件后的送达是这样的:在正式立案后,原告缴纳诉讼费,交纳诉讼费后法院应该在7天之内将诉状副本及开庭传票等法律文件送达给被告,在被告的传票送达后再通知原告领取传票。但如果因特殊情况(如被告找不到)被告的传票都没有送到,就算把原告的传票发了,也可能最终因被告的送达不顺利而改期。
2、另外还有种情形就是,被告已经收到传票了,但法院忘记通知原告领取传票或者没有及时通知领取传票。建议你打电话问问法院是否已经确定开庭时间,被告的传票是否已经送达,如果被告的传票已经送达,那你也可以去领取你的传票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