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如何进行伦理道德建设

中小企业伦理道德体系建设

——基于儒学伦理分析

陈爱清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管理世界》2009第12期刋发)

摘要:在市场经济环境和经济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出现了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引发了众多的社会矛盾,影响了企业的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构建企业伦理道德体系,用什么样的伦理更适合我国的中小企业伦理道德体系建设呢?本文通过对儒学伦理的分析,认为应用儒学伦理与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和现行法律制度有机结合是建设中小企业伦理道德体系,解决中小企业伦理道德问题,保障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伦理道德 体系建设 儒学伦理

(一)引言

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大多只重视企业的利润指标,却很少关注企业的伦理道德问题,大多数企业的伦理道德意识淡薄,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没有从企业生存发展的高度予以重视。然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和谐发展,民众维权意识的增强和市场经济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必将改变企业固有的生存观念和价值观念,新的经济形势与社会和谐发展要求中小企业必须具备完善的伦理道德体系。

目前市场上各种假冒伪劣产品横行,劣质食品饮料、药品及日常生活用品损害了无数人的生命、健康,致残致死事件常有发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企业欺骗顾客、损害消费者利益等不道德行为层出不穷,不重合同、不守信用而导致的民事纠纷不断,这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已严重地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伦理道德问题在中小企业已普遍存在。近年来发生的齐齐哈尔制药二厂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致人死亡事件,苏丹红一号食品添加剂含有致癌色素事件,南京冠生园“劣质陈馅月饼”事件,阜阳40家小企业生产的劣质奶粉造成食用该批奶粉的婴儿因并发症死亡事件。还有广东东莞、山东青岛等沿海地区的一些中小企业拖欠员工工资和其他债务,而弃厂逃离事件等几百个中小企业伦理道德缺失案例。这些企业伦理道德问题,影响到了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和生存,严重地破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及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各界也呼吁中小企业应加快企业的伦理道德体系建设。如何构建中小企业伦理道德体系?用什么样的伦理来构建呢?我作为一名创办和经营管理中小企业近三十年的企业实践者,充分地认识到,只有将我国儒学伦理应用到中小企业的伦理道德体系建设中,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才能增强,企业的伦理道德意识才能提高;只有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和伦理道德意识,企业才会受到公众的青睐和社会的认可,中小企业才能生存发展做大做强。

本文对儒学伦理与市场经济的相融性、儒学伦理对构建中小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启示,以及对儒学伦理进行总体分析后,认为只有将儒学的伦理与现代企业经营理念、法律制度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伦理道德体系、解决中小企业伦理道德问题的根本思想方法。

(二)儒学伦理与现代企业伦理综述

1.儒学伦理及发展

2300年前,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构思了儒学伦理,经过春秋战国至秦代时期,儒学的伦理思想已初步形成,到二汉时期、董仲舒时代,儒学伦理已系统化并进一步确立,从而形成统治地位。魏晋至隋唐时代是儒学封建伦理思想的演变时期,儒、释、道三家伦理思想经过激烈的角逐,最后形成以儒学伦理思想为核心,同时包融了佛、道两家一些伦理的思想体系。历史进入北宋至明代中期,儒学伦理得到深化并不断成熟。明代中期至清代的鸦片战争时期,儒学伦理走向衰落,早期的启蒙伦理思想在我国处于萌芽状态。此后资产阶级伦理与马克思主义伦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儒学伦理是人类古老的哲学,是研究和规范人类道德本性及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分析揭示论证人类道德本性,强化道德的天理。儒学的“天人合德”的伦理思想、“推己及人”的道德思维方式,“乐群贵和”的基本价值取向,“修齐治平”的实践操作程序与我国的不同社会时期的文学、宗教、历史、政治、律法等思想融为一体,形成儒家伦理学,同时产生了儒学的“义”与“利”互补优化,“和”与“争”互补优化,“情”与“理”互补优化,“人”与“物”互补优化,“群”与“己”互补优化等核心价值观念。

儒学伦理是将我国社会悠久历史不同时期人类生活中所产生的道德观念,归纳提升为人伦规范,用于指导人的社会道德实践的伦理。因此,儒学伦理与世界其他所有国家伦理思想相比,具有更加丰富、完善的伦理和道德思想体系。

简而言之,儒学伦理是约束“人性恶”、促使“人性善”、内化“人伦”、外化 “人道”的“人伦思想”。

2、企业伦理发展与企业道德

企业伦理是从管理学、伦理学和经济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企业伦理学起源于美国,历经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的萌芽价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初兴阶段和20世纪90年代初的勃兴阶段三个发展时期,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企业伦理学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国内企业伦理研究始于80年代未,虽然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已占到了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经营、投入的行业较多,已吸纳了3亿多人就业,因涉及的社会面较广,企业伦理道德问题在中小企业的表现也比较突出,引发的社会矛盾较多。因此,企业伦理的研究引起了管理学界的普遍重视,他们对企业伦理理论建构中所涉及的理论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企业伦理学是专门研究经济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是研究企业道德行为的学科。企业伦理是关于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的善与恶的道德规范。

美籍华裔学者成中英在《文化、伦理与哲学》书中说:“企业伦理是指任何企业团体或生产机构以合法手段获利时,所应遵守的伦理规则。”

德国学者阿尔伯特.勒尔在《企业伦理学基础》中的观点,“道德是指一定的文化界域内占实际支配地位的现存规范,而伦理则是指对这种道德规范的严密性思考”。

我国学者徐维群在《伦理管理——现代管理的道德透视》一书中写道:“伦理和道德,是伦理学的二个最基本的范畴,常被通用,但也有区别,笔者比较倾向于从伦理主体的角度对伦理和道德进行区分”。

企业道德主要包含企业道德意识、道德良心、道德准则和道德行为,这些都是企业伦理的重要构成,伦理是人的主观内化意识,道德是人性良知的外化实践。企业伦理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价值观念、内心信仰和企业组织规范起作用的。

人类的生活中离不开伦理与道德的规范统一,而道德是不能离开传统和继承的。企业伦理行为归根到底是“人”的行为,既然是“人”的行为,人的伦理意识就是人的道德实践和表现。企业的伦理道德更要包含人的民族性、文化性、地域性、传承性和相融性。企业的伦理道德内容主体是人的伦理道德,儒学的伦理的核心是规范人的道德主观内化和道德外化实践,并以此来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生存发展。

(三)儒学伦理对中小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启示

儒学伦理是关于人的行为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经济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在市场物与物交换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在人的行为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层面上,儒学伦理特别强调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修养实践,由此,儒学伦理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伦理思想有着一些***同的理念,具有一定的相融性。

1.儒学伦理与市场经济的相融性

儒学伦理的重要思想之一是讲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儒学以“仁”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原则,是提倡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互利原则,人由于处于各种人际关系之中而不能孤立个体地生存,人只有通过在相互的交往中才能***同生存发展,因此,儒学提倡人与人“礼尚往来”。而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基本原则就是“仁”,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说来,就是要利己利人、推己及人,这其间包含着人与人之间互助的内涵。儒学这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互利交往合作***赢的伦理思想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互利交换原则是相互融通的。

2.儒学伦理注重规范和秩序的意识与市场经济对规范秩序的客观要求

儒学伦理注重规范与秩序的意识与现代市场对规范秩序的客观要求也有其一致性的方面。儒学伦理重视和强调人际间的相互交往关系,并强调人际间的交往要在严格的规范体系下,即“礼”的规范下进行。要求人的言行举止动态都要合于“礼”,通过“礼”的规范来实现人际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社会的和谐秩序。而市场经济则是社会化、国际化的经济交换,交换关系复杂多样,交换主体千差万别,因而只有在统一的规范条件制约和调解中才有可能正常进行。市场经济是以契约、合同为基础的法制经济,其伦理思想之一是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立法并制定规则,该规则的实行又依赖于稳定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体系。在欧美国家,市场经济规则的运用依赖于西方社会的宗教理念和法律制度而形成的一整套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如没有良好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就没有市场经济规则的正常运行。因此,市场经济在要求人的自主的主体意识时,更要具有自觉的良好道德意识。在我国,对道德自主规范与遵守社会秩序的重视则是儒学伦理思想的核心。

3.儒学伦理的忠恕之道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合作精神

儒学伦理对市场经济的作用,还明显客观的体现在儒学伦理推己及人道德思维方式,其“忠恕之道”,引用朱熹的解释为“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由此,尽己是推己的前提,正己后方能正人,自性善,才能与人为善。“忠”是儒学伦理的精髓,“忠恕”人不怨,且能尚德立业,“中和”人合人,方能和气生财。儒学伦理忠恕之道的价值取向强调个人与他人、与群体、社会发生矛盾冲突时,要釆取恭敬、谦让、忍耐的态度,以群体利益至上的原则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儒学伦理的忠恕之道还特别强调人要忠于自己的国家、忠于自己的家族、群体,忠于家庭和友人。儒学伦理中庸和谐思想更有利于培育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伦理精神。这种企业伦理精神对促进企业的凝聚力和加强群体合作精神,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西方的企业伦理思想之个人利益至上原则不同的是,儒学伦理在尊重个人价值的基础上更重视、忠于群体利益,强化人们对其所属的群体要有归属感、责任心和群体精神,要把为群体的效力当成是自己的忠诚表现。儒学所提倡的群体成员间要互利合作、和谐沟通、协商一致的精神非常适合企业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企业经营的困难时期。

儒学伦理中的忠恕之道群体合作精神是实现企业发展的思想保障。企业的发展也在于员工对企业群体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企业经理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群体合作精神与西方企业的团队合作精神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企业和员工形成的是以利益为基础,感情为纽带,命运相关的群体,即“企业群体”,企业员工都为这一群体尽心努力,忠于职守,从而,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提高巩固,企业才能持续经营发展。

4.儒学伦理的诚信思想与市场经济的信誉至上原则

“信”是儒学伦理思想人的核心道德观,孔子说: “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者”,就是说人无诚信则无法在社会中生存、立足。诚信是儒学伦理中为人处世的一个根本性原则。儒学的《中庸》一书则说:“诚者天之道也”。而“信”是诚的具体表现,是儒学伦理所强调的“五常”之一。《论语·为政》提倡“言而有信”。儒学伦理的诚信为本的道德准则与现代企业信誉至上的企业伦理道德观念是相同的。

在当代市场经济发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时期,将儒学诚信为本的伦理思想应用到企业的伦理道德体系建设中,从而使企业在市场交易行为中、人际关系交往中确立信用意识,同时也有利于使企业基于功利目的信誉得到升华,成为一种更加自觉的主体伦理精神,从而使企业信用和员工信用更加稳定和持久,更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发展。

当然,儒学伦理也存在着与市场经济不相融的一面,如重义轻利,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有一定的阻碍,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需要,企业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利益最大化,否则,企业就不能实现持续发展目标,然而,儒学伦理中的以义取利思想更能有效地使企业按合乎道德的标准来实现公司合理的利润,只有这样的利益才是最长久的。

二十世纪初,一些学者主张全面批评儒学伦理思想,他们认为儒学伦理思想是阻碍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封建意识,这种观点长期占主导地位。学术界和有些人主观、片面的认为儒学伦理与现代的市场经济理念是不相融的,在他们看来,儒学伦理思想是重义轻利、重群体轻个人、重人情轻法制、重和谐轻竞争,而西方的市场经济则是以个人利益至上的自由经济、法制经济,儒学伦理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要清除儒学伦理的这些传统观念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我国著名学者唐凯麟先生主编的《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研究》一书中认为: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与现代市场经济有很多相融性,他对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和近代的儒家经济伦理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儒家的伦理思想具有现代价值,但有双重性,应批判性的继承、可以在创新的基础上合理的应用。

经过近三十年的企业实践,我们认为儒学伦理道德思想可以和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有机地结合。西方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可与儒学伦理中“仁”的以人为中心思想有机结合;儒学伦理注重规范和秩序的意识与市场经济对规范秩序的客观要求是相同的,儒学伦理的忠恕之道群体合作精神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精神是相同的,儒学伦理的诚信思想与市场经济的信誉至上原则是一致的。

(四)结论

亚当·斯密曾指出:“任何市场经济的发展只有在***享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基础上才能正常运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差异化和社会多元化的市场经济大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中小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基业长青,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和东西方企业伦理思想的差异性,充分挖掘应用我国传统的儒学伦理思想,并与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和现行的法律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以此来构建企业的伦理道德体系,而不能盲目地照搬移植西方的伦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众多中小企业的实践证明:谁如不重视企业的伦理道德体系建设,放弃了企业伦理道德去一味的追求企业的经济利润指标,谁就必将会被社会不容、被消费者抛弃,企业最终将走向灭亡。谁构建了伦理道德体系建设并付诸实施,谁的发展目标就会实现,企业和员工、企业和消费者、企业和政府、企业和社会就能和谐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我艰苦创业、苦心经营、拼搏奋斗的三十年,在这段不寻常的历史时期,我国首批创业的中小企业已所剩无几、屈指可数了。总结他们失败的经验教训是:他们不重视企业伦理道德的建立,认为可有可无,或者是盲目地赶时髦,照搬移植西方的企业伦理思想。我经营企业近三十年的实践表明,我国土生土长的中小企业的伦理道德建设和实施,决不能离开传统的儒学伦理做基础,否则我国的中小企业就难以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