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历史、法律、哲学是感性还是理性?感性还是理性的人更适合学习这些学科?

以多年来接触的诸多高考报考案例经验为您分析:法学是一门严谨、理性的学科,一般来说对于很多性格偏向感性的人可能是不太适合的:繁多的法典和条目,以及各类案件的是非曲直,可能会让同学们陷入一种纷繁复杂且感同身受的心境,且案件纷繁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去分析案情等等,这些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太有利的,因此建议同学和家长请尽量慎重考虑。

一、报考案例

小张是高中文科班的尖子生,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她的志向是考取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

经过勤奋学习和不懈努力,她终于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刚入学的时候她还感到非常兴奋,认为高中三年的刻苦学习终于得到了回报,但随着对大量法律知识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学校安排的一些法律事务方面的实践学习,她越发感觉到自己并不适合学法学这个专业。

原来,她是一个特别感性的女孩,感性到看韩剧会哭得一塌糊涂。小张敏感的性格在看法律卷宗的时候更是得到了明显的体现,面对卷宗里各

悲剧和纠纷,她看着看着就会落泪,内心无比痛苦,经常无法入睡。法学专业要求学习者具备相对理性的性格特点,而以她的这种性格特点来看,她学习枯燥冰冷的法律条文显然是不太合适的。

小张心想,也许继续深造会改变不适应的状态,因此她又考取了法学专业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以后,小张却很失望地发现,自己依然无法从事法律相关的工作,尽管她有机会到法院、检察院工作,也有去全国最有名的律师事务所实习的机会,但是她都放弃了,最终转到别的行业,所学的法律知识大部分都荒废掉了。

二、案例解析

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很好,可以称得上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专业。小张这个人也不错,学习努力,心地善良,她具有一般女孩子***有的特点——比较感性,思考问题时会更多地考虑人情因素和价值取向。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问题在于小张所选择的专业和性格不匹配。她选择的误区在于她以为选择最好的就是最好的选择。其实不然,我们的家长和学生一定要清楚,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法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性客观的分析能力。另外,在法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又普遍有着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这对于感情丰富细腻、情绪易受感染且不擅交际的小张说,显然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小张就是因为不了解这一点,所以最后才不得已转行,白白浪费了多年的学习时间。如果小张在报考之前能对所选专业和自己的性格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了。

三、专家建议

我们在选择专业大学之前,首先要了解我们自己的性格特点,了解自已的职业兴趣倾向,并根据自己的潜能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选择在一个适合的领域里学习,收获的将不仅仅是专业的知识,还有未来职业的成功。

以法学专业为例,众所周知,法学的研究范围几乎涉及了我们每天所接触到的人与事,其专业本身具有非常强的社会实践性,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都需要法律的保护。

法学专业的学习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某种意义上,法学的学习不只是一种智力训练,它更是办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学习法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尤为重要。目前我国法学专业的重点高校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等,毕业于法学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法律顾问、律师、公检法等工作。只有在了解自己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并对法学专业进行了充分的认知,才能收获一个好的职业前景。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寻找到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最佳环境,进而获得个人最大发展空间。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性格"匹配”的重要性,而性格"匹配"也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观念。比如富有同信心、喜欢帮助别人解决困难,且做事既有耐心又细心体贴的这类人,他们就比较适合做社工、咨询人员、科技推广人员、教师、医生、护士等工作;而对于擅长理论分析,逻辑推理能力、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强,且喜欢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这类人,他们就比较适合从事生物、化学、工程学、物理学、自然科学等科研方面的工作。

随着高校招生计划的不断扩大,对于越来越多的考生来说,上大学已经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却越来越成为考生和家长头疼的问题。只有清楚地了解自己,了解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从而找到最佳的匹配点,才能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