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文言文

1. 与时俱进考释

“与时俱进”的出处是《周易大传》。

《周易大传》“文言篇”在解《周易·乾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时说:“终日乾乾,与时偕行”。《说文》注日:“偕,俱也。”

(《周易大传今注》)行亦进之意。意思是说:“君子终日勤勉努力,与时并进而不息。”

《损卦》的《彖传》说:“损益盈虚,与时偕行。”《益卦》的《彖传》说:“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周易大传今注》)这两处的“与时偕行”与《乾卦》完全相同,都是古人认为自己的行为或损或益,或进或退。都要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与时同行,与时***进。

可以说“与时偕行”与“与时俱进”是一个同义语。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运用“与时俱进”这一词语者很可能是李大钊。

1917年10月10日,他在中华民国的第6个国庆日,写出致《太平洋》杂志记者的短札《此日》。李大钊在信中云:“……即以此未来这一年,为吾国民历史之一页空白,待吾人本其优洁美尚之理想,施其敏断刚毅之努力以绚书之,期于必达,勿稍怠荒,月异岁新,与时俱进,页页联缀,永续无穷。

以过去之此日为纪念,以未来之此日为理想;以过去之此日为陈迹,以未来之此日为前程。如是推嬗,吾人之此日无空期,即吾人之进步无止境。

然则新中华无疆之休,将以此日为发轫之始矣。”毫无疑问,其中的“月异岁新,与时俱进,页页联缀,永续无穷”,既是他对整个国家和民族当有一个无比美好的未来充满的期望,也是他书写历史新篇章的真切思想与希冀。

与时俱进;三个代表。“与时俱进”出自《易经》的“与时偕行”、“与时偕极”、“与时消息”。

在《易经》的《乾卦》第一中说道:“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大概意思是:潜龙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不能发挥作用。

龙如果出现在地上,说明阳气出现,可以大放光明。如果每日自强不息,就会像天的运行一样,运动不止。

龙如果腾空跃起,或者退居在水中,说明正处于变革的时代,需要审时度势。龙如果飞上高空,全天下都得到了恩惠。

龙如果飞得过高,必然要后悔,因为物极必反,事物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走向反面。“用九”的爻辞,是天道运行循环,是自然的法则。

在《易经》的《丰卦》第五十五中说道: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大概意思是:太阳到了中天,就要向西倾斜,满月之后就是亏蚀;天地日月都有盈亏变化,随着时间的变化有生有死,更何况是人了,何况是鬼神了。我的体会是:“与时偕行”是要自强不息,做事始终要按照自然法则办事,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去运行。

“与时偕极”是如果飞得过高,结果破坏了自然法则,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随着时间的发展就会一步步走向愿望的反面。“与时消息”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它的铁律,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事物也会发生变化,任何人也改变不了。

另外在《易经》的《艮卦》第五十二中说道: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大意是:《艮卦》象征着抑制。事态发展到一定程度,该抑制的时候就抑制,该继续进行的时候就进行;停和行都要把握时机,只要时机把握得准确就会前途光明。

我的体会是:“止”就是坚持不干违背规律、违背法则的事,如果干了,就必须停止改过;如果所作的事情符合规律,但是遭遇挫折,那说明时机把握得不好,应该停下来等待时机。“行”就是坚持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去做,如果认定它是对的,就是遇到困难也应该坚持,只是应该等待时机。

所以“止”与“行”的关键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包含上面把握时机的含义,但是没有抑制的意思,强调的是:与时代一起前进,不断进取,永不停顿。

“与时俱进”是一个科学地、充满动感、变化的词句,完全是以发展眼光看待世界,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新成语。但是在前任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中却要“始终”都做代表,这岂不是不想谋求变化、不想按照规律与时俱进了吗?矛盾啊,矛盾。

现在的世界政治阵营较之十几年前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这一点。我们的前任总书记提出“与时俱进”,已经说明我们现在不是与时代同步的,如果不谈在政治体制、民主制度以及法律、新闻监督方面的问题,起码应该承认我们在经济体制、科学技术、经济实力、国防能力上落后于发达国家。

所以我们必须向前、向前、向前,争取赶上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所处的时代同步。但是,怎样才能追赶上,我们国家现在安全事故不断发生,怎么制止都制止不了;官员贪污腐败层出不穷,怎么打击也打击不完;医药费、学费、房价,怎么降也降不下来;这不是单纯的经济上的改革开放就能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要审时度势地看待世界潮流,该放弃的就“止”,该坚持的就“行”,千万别走到物极必反的那一面。

孙中山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前任总书记也经常引用,其实与“与时俱进”的意思大致相同。但。

2. 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是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平常我都自然理解为“跟着时代潮流前进”。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有专家说,“与时俱进”典故出自《易经》,并说,起源处为三个句子,分别是“与时偕行”、“与时偕极”、“与时消息”。我不禁好奇,参阅了一些与易经相关的书籍(如《易经与人生》)和网络上的几处争议,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先来看看《易经》中那三个句子。在《易经》的《乾卦》第一中说道:“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易经》的《丰卦》第五十五中说道: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易经》博大精深,但究其核心,就是在论人如何与世界相谐发展。其中讲的一个重要的道理,就是“进、退、存、亡”。它分析事物不会单强调某一个方面。若言“行”,必有“止”;若言“进”,必有“退”。 我以为,“与时偕行”、“与时偕极”、“与时消息”,可视为一组递进关系的、相互补充的哲学理论。偕,就是***的意思,行指行动,极指终点;“消息”,则是“消亡生息”之意。三句话串联起来说,就是“要根据天时(即事物的规律)来行动,来制订合理的目标,而对事物的进程与结局,也要遵循盈亏之律,不可强求。”《易经》中强调的,是“与时”,即“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人的休养生息,图存振兴,都要遵循自然规律。 这些理论,与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的农业生产传统是相对应的。因为,在农业社会里,若不顺应天时来耕作,若不合理地使用土地,一个社会就会失去生存的基本资源,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 但在当下的时代,“时”更多的是指“时代潮流”,而“进”则强调了进取、进步、上进。这是针对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角色而言的。在弱肉强食的地球上,中国吃够了因在科技经济发展方面落后于其他国家所带来的苦头,因而竭力进取,力求先进。放眼社会,激励人们力争上游,奋发图强的警世醒言无处不在。“与时偕行”,《易经》强调的是“偕”,要顺应规律,有进有退;而“与时俱进”,突出的是“进”,要“争”,要不落人后。它们在思想根源上还能说是一脉相承的吗? 实际上,已有人考证出,第一个一字不差地运用“与时俱进”这一词的是李大钊。1917年10月10日,在中华民国的第6个国庆日,写的致《太平洋》杂志记者的短札《此日》。他在信中说:“……即以此未来这一年,为吾国民历史之一页空白,待吾人本其优洁美尚之理想,施其敏断刚毅之努力以绚书之,期于必达,勿稍怠荒,月异岁新,与时俱进,页页联缀,永续无穷。以过去之此日为纪念,以未来之此日为理想;以过去之此日为陈迹,以未来之此日为前程。如是推嬗,吾人之此日无空期,即吾人之进步无止境。然则新中华无疆之休,将以此日为发轫之始矣。” 在李大钊用这个词的时候,他眼前看到的是世界潮流的风起云涌,日新月异,心里沸腾的是希望国人紧跟潮流,学习新知,抛弃旧陋,壮大民族的强烈愿望。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贫本主义过渡并进入帝国主义的时期。英美等国家进行了第二次科技革命,工业技术飞速发展,国力不断壮大。相比之下中国体制陈旧、国力衰微、局势危急。在比较和打击之下,有知的中国人都发出向西洋先进文化学习、自强不息振兴中华的呼吁。作为“许愿辞”,李大钊的“与时俱进”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我们现时的国策所倡导的精神是一致的。 综前所述,“与时俱进”的祖师爷,当是李大钊,而非《易经》。不过,什么时候中国的发展方针调整为经济发展充分与自然的平衡相协调的时候,这个“与时俱进”也许就贴近了《易经》中的“与时偕行”了。

BY豆瓣

3. 与时俱进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

详细解释:

(1)是指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发展。

(2)观念、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从而发生一些改变。

(3)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

出处:

1910年初,蔡元培撰写《中国伦理学史》。针对清朝末年中国思想文化界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局面,蔡元培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指出“故西洋学说则与时俱进”。

他把散见于中国古书中的“与时偕行”、“与时俱化”、“与时俱新”等激励人的说法概括综合为“与时俱进”。现指贴合时代的正确思想以及观点。

示例: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扩展资料:

与时俱进近义词:

1、推陈出新

推陈出新是一个成语,读音是tuī chén chū xīn,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

出自:清·戴延年《秋灯丛话》:“不特推陈出新,饶有别致。”意思是:不突出推陈出新,“但”要富有“别致”。

示例:妙手空空的犯案技俩,不断推陈出新,令人防不胜防。

2、与时偕行

与时偕行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yǔ shí xié xíng,意思是变通趋时, 当着时机,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出自:《易·损》:“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意思是: 收益和亏损当着时机,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示例:中华民族精神的形上内核包括了三个向度,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时偕行。

3、革故鼎新

革故鼎新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gé gù dǐng xīn。革:改变,除去。 故:旧的。 鼎:树立。指去除旧的,建立新的。革除旧弊,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或施政有重大变革等。

出自: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回:北京地方,受历代君主的压力,害得毫无生气,此后革故鼎新,当有一番佳境。

示例:要想改变落后面貌,就要发奋图强,将不好的革故鼎新。

4. “与时俱进”出自哪里

“与时俱进”是成语,语出荀况《荀子》“与时迁徙,与世偃仰,千变万化,其道一也”一语。

后来把“迁徙”用“俱进”等,比如蔡元培、李大钊等人。这句话还衍生了另一句名言或哲语:“万变不离其宗”。

这里顺便说一下:由于受到思孟程朱狭儒的影响,明清学者很少有人研究《荀子》一书。其实,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是哲道思想作品,不是“四书五经”,而是伏羲《原易》(《河图》《洛书》《爻圭》——用于占卜才叫爻卦)、老聃《道德经》、墨翟《墨子》、荀况《荀子》、管子学者集团《管子》、吕不韦学者集团《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先秦学术体系概要)、孙武《孙子兵法》、庄周《庄子》、鬼谷先生《鬼谷子》、赵蕤《长短经》、邵雍《皇极经世书》、蔡沈《洪范皇极经》、韩非《韩非子》等十三部至圣经典,合称“神华十三大至经”或“泰华十三大至典”。

羲聃墨荀才是中华四大文化至人。孔子的伟大之处不是儒家著作,而是首开平民教育和治世教化。

西元前三世纪前只有古神华、古希腊才开办平民教育,所以东周列国与古希腊成了早期文明轴心时代的两大轴心。因此,既不要错误理解孔子的伟大之处,又不要否定孔子的伟大之处。

5. "与"在古文中的意思,要词性用法例句和翻译

与:yǔ释义:和:我与他|批评与自我批评|战争与和平.跟;同:与时俱进|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给:施与|赠与|与人方便.交往;友好:彼此相与|与国(外交关系好的国家).与其:在比较两件事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 不如… ” 和与其相呼应.例句:老师生病了,我们与其在这里担心猜测,还不如去看看他.与人为善:指跟着别人一起做好事,现多指好意帮助别人.例句: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与人为善,这样在学习中就会很轻松.与日俱增:随着时间一天天地不断增长,形容增长得很快.例句:改革以后,这个厂的生产效益与日俱增,不久便扭亏为盈了.与众不同:和大家不一样.例句:这位杰出的数学大师表情沉着,语气平稳,显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与: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与”,从与,***同抬起,与,给予.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同本义 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史记·项羽本纪》又则与斗卮酒.取与者,义之表也.――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柳宗元《童区寄传》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又如:赠与(赠给);交与(交给);与人方便;与受同科(行贿和受贿的人与(与)yǔ跟,同,和:众不同.虎谋皮.你们一道走.给,授予:。

交往,友好:彼此相~.不欺其~(其与:指结交好的国家).赞许,帮助:朝过夕改,君子~之.君不~胜者,不胜者.与(与)yú同"欤".与(与)yù参加,参预:会..闻(亲自听到.参与其事且得知内情).。

6. 与时俱进什么意思

博学:语出《论语·子张》。

原文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学”既指广泛学习,也指学问渊博。

用“博学”二字,意在倡导师生员工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

原文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学有所得,然后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用“笃行”二字,意在倡导师生员工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学以致用。

与时俱进:跟随时代一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