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统计学和生命统计学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人口普查 1 拼音
rén kǒu tǒng jì xué hé shēng mìng tǒng jì xué
2 概述早在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罗马时代,就开始了人口调查统计。当时搜集人口数字,目的是为了抽丁、收税和反映国情国力。埃及、巴比伦以及罗马时代的人口调查,往往只计算能上阵作战的丁男,或只计算各户的纳税人,不包括奴隶、外邦人和边远地区居民,谈不上全民登记,与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不同。
人口统计学的发展 进入封建社会后,人口调查大都同土地、财产等调查同时进行,主要是调查户数或成年人数,其目的还是为了征兵、收税。英国的人口登记起源于教会的仪式登记。1538年英国的教会规定牧师每星期要登记婴儿受洗以及死亡、结婚等人数。当时教会登记人口的目的是为了计算教会的经济收入,后来发现这种登记可用来统计人口变动情况,于是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的人口登记制度。
随着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加强对劳动者的剥削与榨取,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对人口统计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资产阶级要控制国家机器,必须掌握正确的人口数字,才能制定征兵、收税、财政、交通以及 *** 发展计划。从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行人口调查,如加拿大的魁北克(1665)、芬兰、瑞典(1749),都曾经做过人口调查与计算。拿破仑执政时期,为了掌握准确的人口记录以便于征兵,在《拿破仑民法》中以法律条文规定,必须在一定的限期内把出生、死亡事件向官厅报告,否则就处以惩罚,这项法律为生命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保证。资产阶级学者在从事人口统计调查时,根据调查所得的资料,从数量变化中发现了某些人口规律,导致了人口统计学和生命统计学的诞生。
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当时伦敦已发展成为几十万人口的城市,由于公***卫生条件恶劣,瘟疫流行。1348年伦敦发生鼠疫,接着在1563年、1592年、1603年、1625年、1665年连续发生鼠疫流行,每次流行都有大量居民死亡。1603年鼠疫大流行后,伦敦每周公布出生、死亡人数总计表,从此成为定例,因此积累了丰富的人口统计资料。格兰特(Graunt,J.1620~1674)根据五十年间伦敦教区有关出生和死亡的报表,于1662年写出第一部有关人口统计的书籍:《关于死亡报告书的自然的与政治的观察》。格兰特的著作对人口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影响。此书内容包括: 起源与进步、死因的一般观察、特殊死因、鼠疫病……埋葬与洗礼的差异、居民数等12章及结论。格兰特首先观察到婴儿出生中男婴稍高于女婴(14:13)。格兰特是死亡表的创始人,他根据每百名出生婴儿陆续死亡的年龄,统计了各组年龄的死亡数,指出小孩的死亡率高于成人;他又计算出男性死亡数比女性为多; 伦敦的死亡率比农村的死亡率高。格兰特发现了大数定律的作用,这是他的一个重要贡献。格兰特根据出生、死亡等资料推算了人口总数,并计算了人口翻一番的时间,对人口趋势进行了分析,他是利用人口统计资料对人口现象进行分析力求找出规律性的第一个人口学者。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第(Petty,W.1623~1687)系牛津大学解剖学教授,他的《政治算术》(PoliticalArithmetick 1690)是最先根据数学、度量和重量来调查各种社会现象和经济现象的一部著作。在人口统计方面,他研究了人口的年龄和性别构成、行业与职业结构、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他统计了那个时代成为祖辈和父辈的平均年龄,这是应用平均数来研究人口的一个早期范例。他积极主张增加人口,认为贫穷的原因不在人口增多,而在于增多的人口没有直接从事生产,只要合理地使用劳动力,人口就不会显得过多,财富也就会迅速增加。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促使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密切关注,也引起自然科学家对人口的重视。著名天文学家哈雷(Halley,E.1656~1742),在十七世纪最先制订了死亡率统计表,并且认为人口增长要受经济的约束,受到大部分居民在解决婚姻问题时,由于考虑未来的家庭负担而采取慎重态度的约束。哈雷认为居民的贫困是由于财产分配的不平均造成的,所有的人都要靠土地得到供养,而土地却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居民除了为自己的家庭工作外,还必须为土地所有者工作。
麻夫尔(Moivre,A.de.1667~1754)是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生命统计的最早学者之一,他于1733年首先发表常态曲线方程。麻夫尔的《机率学说》(Doctrine ofChances 1715)和《生存的年龄》(Annuites upon Lives1725)证明他那个世纪中每年各个年龄的死亡率是大致相似的,麻夫尔又提出生命的递减率呈算术级数的观点。
1761年普鲁士军的牧师苏斯密尔西(Süs *** ilch,J.P.1707~1767)发表《在人的出生、死亡和繁殖的经历中所表现的神定秩序》一书。苏斯密尔西整理了教区的出生和死亡登记表,发现在多数观察中显现出一系列的规律性。他指出男孩与女孩的出生数呈现男105:女100之比。他又发现城市死亡率为1/25~1/32,农村为1/40~1/45,表明城市死亡率高于农村。苏斯密尔西在著作中明确地陈述了统计学中的大数法则,指出“在少数的观察中,一切事物的发生好象毫无秩序”,“只有在多数的观察中才能发现规律性”。但是,他对于这个被揭明的规律性却给予了唯心主义的结论,认为这是“神定的秩序”的表现。
英国的工业革命,不仅为英国带来了财富,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无产贫民,并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英国的马尔萨斯(Malthus',T.R. 1766~1834)在他的《人口原理》(1798)一书中认为,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长,生活资料的增长总是满足不了人口增长的需要,因而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失业、贫困、罪恶乃至瘟疫、战争等现象。马尔萨斯把资本主义制度下出现的相对人口过剩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责任完全归罪于自然,归罪于劳动人民。虽然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十分反动的,但是,他首先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问题,引起了人们对人口问题的重视和研究,客观上推动了资产阶级人口学的形成和发展。
人口问题引起了当时科学家的关注,比利时天文学家凯特莱(Quetelet,L.A.J. 1796~1874)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致力于自然、社会和人口现象的研究,他的早期著作《论人和人的能力之发达·社会物理学》(1835)试图用统计学方法来研究人的肉体和智能发展。1846年又发表《概率论通信》(Letter on the Theory of Probabilities),其中第一封通信是有关统计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他要求人们进行正确的观察和记录。凯特莱把概率论引入人口统计研究,他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人口现象的变动,从而为人口抽样调查和人口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科学基础。他肯定在偶然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现象,如同自然现象一样也有其内在必然性。凯特莱的功绩还在于肯定大数法则的作用,指出在大量观察中,偶然离差会互相抵销而显出规律性来。在人口现象中,如出生婴儿性比例、妇女生育率、分年龄组死亡率所显示出来的规律性和稳定性,都是在大量观察中大数法则作用的表现。马克思曾经这样评价凯特莱:“他曾立过大的功劳,论证即使社会生活表面的偶然事物,在它们定期的复现和它们定期的平均率中,也还具有内在的必然性。”(马克思:《致库格曼书信集》第79页,人民出版社,1957)
3 人口普查人口普查促进了人口统计学的发展。英国的法尔(Farr,W. 1807~1883)根据当时人口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法尔于1837年发表《英帝国统计学报道》,次年被任命为人口登记局的编辑。法尔于1839年写出第一篇年度报告,在报告中指出了死亡登记中存在的混乱状况,提出要有一个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和命名法,这个提议被1853年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一届统计会议所采纳,大会邀请他拟订国际通用的疾病分类表。法尔在人口登记局工作达四十年之久,他所发表的一系列年度报告中,对于婴幼儿的死亡率,不同职业的死亡率,对于卫生状况的评判等,均提出了颇有价值的建议,赢得了国际上的重视,对于改进卫生保健工作,起有积极的影响。
属于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始于1790年美国的人口普查,以后每十年举行一次,一直沿袭至今。继美国之后,英国、法国于1801年,挪威于1815年,比利时于1846年,意大利于1861年,德国于1871年,俄国、巴西、印度于1872年,澳大利亚于1881年,日本、印度尼西亚于1920年,分别进行全国性人口普查。此后,人口普查逐步普及到世界各国。
进入二十世纪,人口普查的原则和实践都有所发展,并制定了新的普查方法和普查纲要。有的国家在一定年度和两次普查之间还采用抽样方法进行调查。美国从1902年起,将普查机构定为商业与劳工部的一个常设局。英国从1871年4月3日举行的第八次普查开始,采取午夜零时为标准时间,此后各国相继采用,因此时人口移动甚少,为静态调查最适宜的时刻。在整理普查资料方面,美国于1890年将打孔资料卡和机械制表设备第一次用于普查,开始采用机器整理代替手工汇总。
自1951年以来,人口普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在普查项目和统计分析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人口普查越益趋向科学化和国际化。其主要特点是:①在普查时间上逐渐趋向一致,各国每逢“0”或接近“0”年举行人口普查;②普查项目普遍增多;③各个项目的内容和分类法标准化,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制定了许多标准分类目录;④在普查中对部分项目使用抽样方法进行调查; ⑤使用电子计算机汇总资料日益普遍; ⑥人口普查与住房普查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