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的甲骨文很有意思!那时还有别的文书形式吗?

甲骨文被今人发现已120年了,甲骨文是商朝后期的遗物。

从商代殷墟出土的文物,除了大批的铜器、陶器、骨器、石器外,引人注目的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了,至少发现有十多万片。这些甲骨文字所记载大多是占ト所用,属于王室卜卦记录的档案。

原来商朝王室要预测未来吉凶探问鬼神旨意,便拿一块龟腹甲或背甲,也许用的是牛的肩胛骨或者肋骨,在其一面进行钻凿,但不能穿透,在钻凿的地方用火来烧,另一面便会现出裂纹,这就叫做“兆”。"预兆"的原意就是这么来的。巫师是看"兆"而断定上天或鬼神对于占卜问题的反应。所问何事,甚至连日后的“应验”,都会刻在"兆"的旁边,这就是那时的ト辞。

ト辞内容以祭祀祖先时为最多,譬如有占卜的日期、祭祀用牲的种类、用牲数目; 有关于天文气象的,如卜雨、晴、风、雪等; 也有预测年景丰歉的; 也有关于战争讨伐、渔猎以及出行涉水吉凶的; 还有关于疾病、胎孕和解梦的,等等。占ト之外,有少数记事的,如颁发矛若干,某人取贝若干,某日某人入觐等; 还有田猎获兽的记录,刻在兽头骨上的。

甲骨文是可依照一定规则译成今字的,除形体差异较大外,其意义及用法与今字没有本质区别。读甲骨文时与今字的差异,应注意两点:

1.甲骨文带有图象性的字,无论物体的写生或动作姿态的模拟,常常是随意临摹,但求相似,没有固定结构的。比如“龟”字,有的是画正面,有的是画侧面,有的画尾,有的不画尾,有的画两足,有的画一足。又比如“渔”这字,有的画一鱼、一网和一手; 有的就只画一鱼、一手; 有的是画四鱼在水中; 还有的是画一鱼傍水。

2.在意义的分别上,有好些地方比今字更为详细,说明了古人记事的细心。例如驾驭的“驭”,有的从马,有的从象,要看所驾驭的对象不同而异字。再如“牧字”,有的从牛,有的从羊,是因为所放牧的家畜不同而异字。

现存商代人的文书,只有契刻的甲骨文书,那是因为年代久远只有甲骨还能保存到现在。实际上商朝所具有的文书绝不只甲骨文一种。甲骨文是先写而后刻的,这从甲骨上一些写而漏刻的朱墨迹,可以推知。殷墟就曾发现一块白陶上写着字。从这些字迹也可以推断毛笔的存在!还有甲骨文中有“册”字,象竹简汇集之形。既有笔又有简册,可以判定当时已经有了写在简册上的文书。

现存《尚书》,是上古文件。其中比较可信的是出于商代人的《盘庚》三篇,记载商王盘庚从山东曲阜(奄)迁都到河南安阳(殷)前后三次对臣民的训话。

古史有“商朝人尚鬼”的话,这通过卜辞是可以确切佐证的。在当时的商朝人认为,神鬼的世界与有形的世界是并存的,而且两个世界密不可分。鬼神密布,统治着世界,上天能够预知人们自身及环境的任何变化。这是生产力极端低下条件下人类对大自然的一种普遍敬畏。所以,为了趋利避害把握吉凶祸福,人们需要不断地对鬼神馈飨和贿赂,祷告上天和祭祀逝去的先民们产生的鬼魂给予保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事情,都要听命于龟壳和牛骨占卜时神灵指示的结果。

所以,商朝王室对祖先的祭祀,名目特别多,次数也非常频繁,甚至供奉也非常丰盛。比如,用来祭祀杀掉的牲畜叫做“牺牲”,也就是祭祀用的贡品。牺牲的原意也是从这里来的,后来多用其引申义。祭祀神灵要虔诚,商朝人认为越虔诚,祈祷越灵验,所以牺牲的数目特别大方,有时多至一次五十只羊、三百头牛,甚至四百头牛的祭祀也不少。用牺牲的方式,除了蒸煮还有现场宰杀摆放,也有用火焚烧祭祀的,或将牺牲沉在水里,或者埋入土中。总之,心诚则灵。祭祀的日期时辰,用牲的种类、数目、方法,有时甚至连牲畜的公母、毛色式样等,都要由卜人或叫巫师预先向祭祀的祖先做请示。

商朝人笃信鬼神,这从盘庚迁都前对臣民的第二次训示也能够得。《尚书》中有一篇有专门记载,大意是:“我执念先王为你们的先人劳碌,会关心你们,保育你们。如果我失政,先王就要重责我说:为什么虐待我的子民? !你们如果不知去求安乐的生活,不与我同心,先王也要责罚你们: 为什么不和我的幼孙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