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教学中的几个困惑及对策
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缺失教学保障,课程形同虚设
道法课程经常出现“吃课”、上“白课”现象,教学得不到保障,原因无非如下:一是师资配置不合理,主课老师兼任,给“吃课”等不良现象提供了便利。二是受应试教育影响,道法课不作为考核学科,难免被忽视。三是缺乏教研团队建设,无“群”发声。道法课最终形同虚设。
(二)无视现实差异,一味照本宣科
不少教师往往无视学情差异,一味照搬教材,不作任何加工。不论教材上的事例是否为学生熟悉,能否引发***鸣,老师只管照本宣科。课堂也就变得千篇一律,失去鲜活色彩。这样操作,违背了教学差异性原则,也抑制了教师的创造性。
(三)惯用说教模式,师方独揽大权
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仍被不少教师沿用。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仍成为教学的主宰者。教师独揽大权的做法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和体验机会,让本该通过主体间、主客体间相互作用的学习过程变成封闭的单向交流,不利于儿童道德生活的建构。
(四)脱离课外生活,目标纸上谈兵
许多教师往往忽略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性的特征,以为学生在课堂上理解、感悟到了,教学目标就有效达成了。鲜少有引领学生在课外生活中继续学习、深入体验,不断建构的实践意识。这样势必造成课堂习得和课外生活“两张皮”,德育目标的落实便是“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