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什么
提倡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什么
素质教育的提倡是为了提高全民各方面素质,根据其内涵可知,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 。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域性的一项根本任务。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
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一、笔者认为,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迎接国际挑战的需要。在知识经济的现在,我们可以引进技术、可以引进先进理念、可以引进人才,但是我们更重要的是自己培养人才,这样才可以把我国的人口资源变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二、素质教育是迎接新世纪科技挑战的需要,我们知道,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他的核心就是教育,我们要在这个科技的大变革时代,就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一批批高素质、能创新的人才。三、素质教育是解决我们国家乃至世界当前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的需要,我们都知道,现在我们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发展问题,比如说,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问题和人口问题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我们大力发展教育,而且是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作为一个重要事情去抓、去抓好。推行素质教育
我国为什么要进行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科技挑战的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既是社会的要求,又是教育领域自身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从根本上克服“应试教育”弊端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一种理论、思想体系是不是科学的、进步的,一般要看其是否正确反映客观事实,是否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和预见设计未来,是否合乎逻辑。而素质教育观念从上述三个方面衡量,是进步的。
素质教育能够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国的教育方针反映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对教育的总的要求,它既是对我国教育实践的高度概括,又是党和 *** 对教育事业的总的要求,党和 *** 根据不同历史情况和工作重心,先后制定了不同表述的教育方针。
素质教育与各项教改实验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在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标的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实验中,在以克服“应试教育”弊端为目的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开展了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教育改革实验,如“愉快教育”、“自主教育”、“素质教育个性化实验”、“和谐教育”、“三法改革”、“生动教育”、“和乐教育”、“激励教育”、“挫折教育”等等。
为什么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简答、谢谢、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成效不应只围绕着升学率,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看他们是否具备了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推进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结合,把中小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使他们在启迪心智和发掘潜能的同时,感受到健康快乐成长。德育的核心是使学生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智育不是简单灌输知识,而是把受教育者内在的潜质开发出来,能够主动追求新知。体育的目的是强身健体,使学生健康成长。美育的主要作用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着力培养出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方面人才。
什么叫素质教育?我们国家现在有没有条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有一篇论文,你可以参看一下
题 目:浅析素质教育
作 者:人文学院/石蕾
摘 要:本文就什么是素质、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三方面对素质教育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全面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本文将从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三方面对素质教育做简要的分析。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要知道什么是素质教育,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素质。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①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②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从根本上说具有一致性。全面发展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自由地、主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的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情操的发展。素质教育同样把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这两种教育观所达到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完善。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根本对立的两个教育观。所谓“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③它们的对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育目的不同。“应试教育”着眼于分数和选拔,以考取高分获得升学资格为目地,属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而素质教育则受教育者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旨在提高国民素质,追求教育的长远利益与目标。
2、教育物件不同。“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而重视高分学生,更确切说,是重视高分。这就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宗旨,违背了“教育机会人人均等”的原则。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它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每个人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素质教育也是差异性教育。素质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正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即素质教育要求平等,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
3、教育内容不同。“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所实施的是片面内容的知识教学。只教应试内容,忽视了非应试能力的培养,如语文、外语学科忽视听说能力的训练,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在数理化学科中忽视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及动手操作,以致学生在实际问题面前束手无策。而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以适合学......
素质教育为何难以实施?
?中国教育发展到今天,不能不说还在应试教育的泥潭里挣扎。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已经10年了。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教育,实在不敢恭维,充其量只能说是半素质教育。君不见,南京市因为搞素质教育受到了方方面面发压力,不得不又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很多地方又开始标榜“三上”(教干靠上,老师跟上,学生豁上)和“三海”战术(人海、题海、苦海),为多考几个学生费尽心思。教师焦头烂额,学生疲惫不堪。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了我们的教育发展如此之慢呢?我们究竟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呢?这恐怕是很多人感到纳闷的问题。笔直不揣浅陋,愿就此略论一二。?我们不妨先回过头来看看中国的教育价值观的发展过程。从建国初期到十年动乱结束,我们高举的是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旗;从1977到1983年又回归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价值理念;从1984到1992年这一阶段,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新的“读书无用论”开始擡头;从1992到1997年,提出“教育价值多元化”(即教育要满足受教育者多方面的需求,升学只是其中的一种;从1996年开始,基于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国家开始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强调要提高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从2001年开始,又开始了课程改革,大力推行新课程理念,。其总体目标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资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应该说,我国教育从价值取向上是完全符合国际潮流和我国的实际状况的,可为什么真正的素质教育却难以实施呢??我们都知道,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其基本特征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适应和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全员性、大众性、全面性、主动性、基础性、差异性、长期性等特征,其出发点就是提高整个民族的整体素质。而应试教育恰恰相反,搞的是精英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仅仅注重学生单一的发展,智育目标狭隘,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阻碍个性的发展,扼杀创造力,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师生关系紧张。?一、教育主管部门的功绩意识根深蒂固。只要高考中考存在,就要计算升学率,只要计算升学率就存在“比”!谁都不想落后!地市之间存在比,县区之间存在比。升学率上去了,领导脸上有光,升迁也快,还可以在各种媒体上吹嘘一番。你说你的素质教育搞的好,为什么升学率不如我们啊?所以说很多地方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二、素质教育评估机制尚不完善。如果上级对各地素质教育的实施有相关的评估机制,并且去认真实施的话,我想各地至少还会在素质教育方面做做“表面文章”。但遗憾的是,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省一级,只会制定一些所谓的素质教育方面的制度,从来不去深入基层强化指导、监督与评估。即使有,也是蜻蜓点水,搞搞 *** 。酒酣耳热之即,光捡好的说!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没有强有力的评估机制做保障,素质教育只能是空谈。?四、师资结构不合理。素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教师,而且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可现在很多地方的师资情况是“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就凭这样的师资又怎么去实施素质教育?况且很多地方由于教师工资长期拖欠,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怎么敢想高水平的素质教育?五、来自家长的压力。每......
为什么说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促进学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十八大报告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八大代表、海南省教育厅厅长胡光辉说,报告把教育放在民生之首,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有用之才。
如何落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胡光辉认为,当前首要的是推进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要有条不紊地推进考试制度、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通过改革突破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障碍,把教育发展引导到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同时,要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教师敬业爱岗、关爱学生的良好道德修养,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在愉悦的环境中进步。
“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很及时,很有针对性,既回应了人民群众期待,又着眼于国家未来发展需要。我认为,现阶段,必须要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内外部改革环境。十八大报告中说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让我对教育改革发展充满了信心!”十八大代表、宁夏 *** 自治区教育厅厅长郭虎说。
十八大代表、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徐梅说:“过去十年的教育体制改革,解决了思想观念、教育供需矛盾、教育质量、教育保障和教育公平等一系列制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今后,教育综合改革还应当继续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在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在十八大报告中,提高教育质量被冠以“着力”加以强调。对于表述上的这种细微变化,教育界代表都感到责任重大、任务紧迫。
“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目前,中国教育已经进入到一个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新阶段。”十八大代表、东北大学党委书记孙家学说,“高校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主要职能,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肩负著教育强国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是国家所需,是人民的期待。徐梅认为:“今后,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到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教材、考试招生和评价制度改革上,切实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当前,最重要的是要转变管理体制机制以及资源配置方式,把提高质量作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的根本导向。”十八大代表、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说,今后,武汉大学将积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坚持质量为本、创新为魂的核心理念,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改革;进一步更新学术观,改革评价机制;进一步发挥大学文化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处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关系。
作为长期工作在基础教育一线的十八大代表,上海市实验小学校长杨荣认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质量是不能回避的话题。教育质量的提高,首先要保证国家课程的高水平的落实;其次让学生在夯实发展基础的同时,体会到现实的快乐;再其次就是在提高学业水平的同时,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广泛的兴趣以及实践能力。
十八大代表、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雪认为,素质教育不只是简单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它实际上需要学校整个教科研体系作为支撑。对高校而言,应确立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下大力气提高教育质量,真正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新世纪以来,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世界各国纷纷将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作为重大国家战略,人才竞争空前......
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唯一原因是什么
素质教育是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克服现有教育弊端提出来的,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1985年,《 *** 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1997年,《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系统阐述了有关素质教育的若干问题。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释出了《 ***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6年,实施素质教育被写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定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虽然素质教育在近20年的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必须看到,当前中小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依然步履艰难。
一、影响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观念因素
当前制约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又有现实条件的限制。从家庭、学校、社会来看,笔者认为制约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主要受以下观念因素的影响。
1.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化观影响。几千年来,传统文化思想在中国传承—代又一代。我国自设立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以来,读书、考试、做官就三位一体地发挥作用,“学而优则仕”一直是历代莘莘学子读书追求的目标。在中国人眼里,读书一直是高贵、品行与地位的象征。“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观念根深蒂固。这种经过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形成了一种深厚的历史惯性,表现为中国家庭历来对子女教育非常重视,重视、鼓励、帮助子女通过教育走上仕途,以博取功名。尽管现代教育的意义与过去相比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现实社会。
正是在这种报偿利益的驱动下,天下父母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期望孩子通过读书光宗耀祖。为此,家长把很大一部分精力、财力都花在了孩子的学习上面,他们为孩子购买各种学习资料、请各科家教、报各种补习班,以培养孩子的“考试能力”。不少学生家长更是不惜一掷千金,千方百计花钱让孩子上名校。殊不知,正是在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高标准、严要求”之下,却又给自己的孩子套上了沉重枷锁。由于每天学习时间过长,全国有超过一半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不少孩子患上了神经衰弱、脊柱弯曲、近视眼等疾病,还有不少孩子患上了各种心理疾病。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中有5.2%的孩子存在明显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2. “学历至上”的用人观影响。制约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另一个障碍就是“学历至上”论。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再加上国有企业改革等多方面原因存在,使得我国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长期以来,我国在用人机制上坚持“学历至上”论,即以学历作为衡量人才的最重要标准。在现实社会中,往往是高学历者才会有好的就业机会。同时,在就业体制上,劳动力就业市场对职业教育的支援也很不够。“上大学是高贵,上职高是低人一等”。一个高职学校毕业生的工作机会和工作条件往往比不上一个受过普通高等教育的毕业生。这些观念和体制都在无形地驱使著整个社会片面追求“考高分、进名校”。
近年来,在人才市场上还出现了一种“高消费”倾向,即用人单位在聘用人才时以“就高......